
当列车消失的时刻——沈蕊兰短片集CathayPlay线上展预告
CathayPlay精心策划了首次囊括从阿兰大学时期的创作至今,近十年来最有代表性的短片作品的集合展出,类型涵盖了动画、实验、当代影像、纪录等,其中将近一半的作品是音画重制后的首次展出版本,并且特别收录了《列车消失的那天》的短片版本,以供未能前往海南岛电影节观看展映的观众能够了解到这部极具魅力的作品。
新三八节有感:浅谈女性电影与女性意识
当公共空间一再被压缩,女性不得不退回家庭的时候,却发现父权制的压迫以新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直面社会问题的职业女性的境况被敏感的电影作者捕捉并表现。
被电影史忽略的第一位华裔女导演
梦再精彩也难追忆,凭着几百张垃圾堆里捡回的旧照片,电影《金门银光梦》的编导魏时煜把伍锦霞一这位几乎被世人遗忘的中国女导演的银屏旧梦复原,带着观众逐梦大半个世纪前华人女性杰出代表的金门奇女。
再见中国 – FILM LIST OF OVERSEA CHINESE
海外华人是华语电影中尤为重要的题材,它们最能体现华人的身份特性。历史上华人移民海外大概有三四次浪潮,主要的移民目的地有北美,南美,东南亚,欧洲等。不同时空下的华人移民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境况。他们既是特定历史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是闪耀着人性之光的叙事主体与客体。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海外华人如何思考自己作为少数族裔的身份,如何看待自己与故国的联结? CathayPlay选择6部海外离散华人题材的影片,尽可能多样地呈现这一题材。魏时煜的《金门银光梦》和《古巴花旦》讲述20世纪华人女艺术家的传奇人生;《Arribeños》则以阿根廷当地人的视角展示一个华人社区的概况;《海荻寻根之旅》由瑞士籍导演杨少飞拍摄,以其母亲回中国寻根为线索,挖掘出了因1949年前后的政治变迁而产生的故事;陈翠梅的《南国以南》设在八十年代关丹,用当时越南难民的情况反映华人家庭;Yi Chen的《第一次投票》以首次参加美国大选投票的中国新移民为对象,让我们看到这个美国当下的巨大撕裂。
戴锦华:“性别的想象”不再重要,某种解放正在发生
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自创办以来,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今年的讲座论坛部分「山一说」先行启动,于9月19日在成都方所书店举行第一场线下活动——「山一说:女性与电影」,由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策展人兼联合创始人李沫筱担任主持,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担任嘉宾,围绕“行进中的赛博时代,影像还有多少可能”(The Possibilities of Moving Image in the Cyber Age)这一主题进行。
CathayPlay酷儿影展——“范坡坡酷儿影像回顾展+映后交流”
此次骄傲月线上影展,CathayPlay将联合爱酷电影周,一同回溯范坡坡导演的酷儿影像创作生涯。范坡坡的作品囊括了同志婚姻,同志行动,同志家庭,变装表演、女权主义、同志情欲、种族歧视等多种题材,且包含剧情片、纪录片、实验影像等多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