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毛宁的好动画不止在《中国奇谈》!!
“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绘本为成人提供了一把打开儿童内心的钥匙。他们打通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通道,为人们传递着奇妙的绘本之力。
“回到未来”系列活动 | 故事一则:玉扣纸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和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发起的“新文化制作人”第一季“手艺再兴”现正于PSA二楼展厅以双展形式展出。其中,“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展览在文明的更迭导致手艺终究失落的今天,主张将“手艺”二字重置于一整套友好、克制的生产体系中进行探讨,在尝试拾回人与自然联结共情的方法的同时,摸索手艺背后的造物观念及精神遗产在当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是一项集观摩、竞赛与研讨为一体的纪录影像活动, 本活动为双年展,其宗旨是推动国内纪录影像交流,鼓励新进纪录影像创作人,并促进国内纪录影像与国际的交流。
焦点影人 | 用影像纪录时代变迁中的生命经验 ——对话杨荔钠导演
杨荔钠的影片聚焦于时代变迁与岁月流逝中个体的生命轨迹与身份认同。历史与现在,遗忘与宽恕,衰老与重生……看似矛盾的生命经验在她的创作体系中互融共生。从独立纪录片,到女性三部曲,杨荔钠始终扎根于复杂而矛盾的现实语境,探索人性隐蔽却又动人的面向。她拍摄女性,多角度、全方位地讲述女性的多重身份与心路历程,展现女性的困境、苦痛、抗争、勇敢与温柔。她拍摄老人,拍摄独臂少年,拍摄骑马少女,展现他们不屈而顽强的生命力量。
父亲死亡日记
2021 年的五月中旬,我完成《黑漆》终剪,半个月后,父亲去世。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将悲伤的母亲接到身边, 继续完成片子的调色和一部分的声音处理,同时写了些文字,就是些父亲丧礼前后的日常文字,做个记录吧。微尘在阳光中也有闪光抖动,管他呢。
《众神之地》:写给“旗舰物种”的人文抒情诗
因为频繁的远足而进入人类视野中的亚洲象,随着年纪变化会呈现出迷人粉色皮肤的海上精灵白海豚,因为信仰意义而迥异于寻常动物的野牦牛,活跃于北方神秘之地与满族神山的东北虎,是四种最值得关注的动物。 它们在远古都曾作为图腾,在后世也被赋予诸多信仰意义;它们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作为“旗舰物种”,它们的繁衍与存续是某一地域生态状况的晴雨表——当这些强壮又高智商的动物的生存都举步维艰,则标志着当地的生态已出现严重的问题。 最近在B站上线的纪录片《众神之地》讲述了这四种动物的故事。
在《黑漆》里,“尝试死亡,理解死亡”
《黑漆》讲的是预感自己生命走到尾声的父亲回到黑漆村,而这个因为人员搬迁面临即将消失的命运的黑漆村,和父亲的命运勾连在一起的故事。 如同这种命运的重合,张苹在《黑漆》这部片子里也发现了影像和几千年前的《诗经》是相通的,这种“永恒性”的传统也在《黑漆》这部纪录片里再一次复苏。
王小鲁:《怒江》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起源
通常大家认为第一部中国独立纪录片是吴文光导演的《流浪北京》,其实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吕乐也在云南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制作年代为1986—1989),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片没能流传。30年后,学者王小鲁撰写了这篇《〈怒江〉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起源》,试图理清当年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