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19 独立风景文献计划Vol.59 — 胡杰独立影像IFC 18/11/2019独立影像IFC独立风景文献计划纪录片 胡杰,1958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7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在军队15年,任空军上尉,1992年退役,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纪录片导演、版画家、独立影像作者,1993年在北京圆明园画家村从事绘画创作,1995年开始独立拍摄纪录片。第一个作品是《圆明园的艺术家们》,主要作品有:《远山》、《迁徙》、《媒婆》、《在海边》、《平原上的山歌》、《寻找林昭的灵魂》、《我虽死去》、《麦地冲的歌声》等。 远山 Remote Mountain胡杰/中国/1995/40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海拨3600米的青海省祈连山区,矿工们依靠山区上的小煤窑艰难度日。在祈连山的皑皑白雪下面,在黑暗的窑洞里,有一种生活在延续着,如矿工帽檐上那忽明忽灭的煤油灯火。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万般辛苦,只是“为了生存”! 拍摄时,矿主的子弹曾在他头上呼啸而过. 获奖展映:2003年 法国独立电影节 圆明园的艺术家们 The Artists of Yuan Ming Yuan胡杰/中国/1995/33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在1995年之前的几年中,北京西郊靠圆明园附近的村落中陆续从全国各地来了一些追求自由创作的青年艺术家。这些人在村里农民的出租房安顿下来,然后雄心勃勃买颜料绷画布,进行艺术的探索与创作。农民对他们的画不感兴趣,但他们知道这些人是通情达理有学问的人。这里有湖水、树林和圆明园的废墟。然而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凑齐每月要交给房东的房租,买画并不是唯一的生存手段,甚至主要靠别的手艺来维持生活。因为他们的作品很另类,有反叛的精神,不太合乎传统的美学,这引起了习惯看宣传画的官方的警惕。 1995年春天,先是有小道消息,后来还是感到有点突然,官方终于行动,毫不费力就把住在村落的近百名艺术家和他们的孩子们一起赶走了。 本片纪录了这个春天,以及春天以后这些艺术家们在冬天的故事。 拆房工 the Demolition Workers胡杰/中国/1997/18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架子工》和《拆房工》是胡杰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中的两部。城市在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公路,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也许衣着并不光鲜,也许只上完了小学,但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打拼,为这片繁华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架子工 the Scaffolders胡杰/中国/1998/12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架子工》和《拆房工》是胡杰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中的两部。城市在飞速发展,一座座高楼,一条条公路,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村,也许衣着并不光鲜,也许只上完了小学,但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打拼,为这片繁华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平原上的山歌 The folk song on the plain胡杰/中国/2001/70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一首山歌在山东平原上回荡,这是17岁就被拐卖到山东平原的云南彝族少女罗小佳的歌声,现在她已经在山东农村生活了七年。来山东后她被迫嫁给一个年轻的农民,并领到了结婚证。本片纪录了她在陌生的山东农村的家庭生活和她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她对命运的看法。罗小佳在来山东省的第十个年头,她终于争取到回家的权力。经过4000公里的旅程她回到了故乡云南,看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但是她却陷入了矛盾之中,最后她让母亲为她唱了很多山歌,她带着那些悲凉的山歌又返回了山东。 获奖展映:2004年德国波恩历史博物馆:”东西方艺术与个人身份文化展”。 在海边 On the Seaside胡杰/中国/2003/71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在海边》纪录了祖辈闯关东的贾庆云一家,因东北生活困难,夫妻两人带着三个孩子又回到老家山东省并在老家的海边居住下来的故事。然而面对这一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他们却没有一份自己的土地,也没有户口,没有房子。他们只有面对大海,重新开始顽强的生活。 寻找林昭的灵魂 Searching for Lin Zhao’s Soul胡杰/中国/2004/115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在1958年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的众多知识分子中,北大学生林昭不是最“大”的右派,但很可能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当众人乖乖低头,接受“改造”之际,她不畏强权,开始反抗极权统治。她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留下了数以十万计,以血书写的诗歌和文章。1969年,她在文革高潮中被处决。在《寻找林昭的灵魂》中,导演访问了她的亲人、“情人”和同学等,把她从1949年到1969年间的生命历程,以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作了一个侧写。天堂花园 Garden in heaven胡杰、艾晓明中国/2005/137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历时一两年,奔波了数个城市,拍摄了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带,剪成纪录片《天堂花园》。它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模式,不是纠结于一个有头有尾的事件人群,不是仅仅关于一起官司的纪录片。它以2003年发生的女教师裸死的“黄静案”及其后续事件为线索,用理性的态度触及和记录了2004年中国发生的几大方面的变化,信息丰富,线索杂糅,甚至可以说每一条线索单独抽出来都是重大而且发人深思的。影片的开头用“孙志刚被收容案”做引子,由此带出来同样需要帮助的黄静案;在整个案件的发展过程中牵涉到上访、公民维权、法医鉴定、司法调查等一系列严肃的问题。尽管黄静案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各级地方电视台都有所报道,但其巨大影响还来源于网络的民众话语力量。从《天堂花园》的制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艾晓明教授积极推动了这个案件的进程,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一个新鲜现象-那就是知识分子开始介入需要社会帮助的实例。一些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专家、律师,敢于站出来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维护权利,为其奔走,“庙堂之高”与 “江湖之远”开启了互动的可能性。这些内容使得《天堂花园》这部纪录片丰满并且具有启示性. 本片通过对湖南女教师黄静受害案的追踪,纪录了今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动公民意识的觉醒、妇女对司法腐败的抗争以及反对性暴力的行动。从影片中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5年人权入宪前后中国基层民众的权利诉求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由孙志刚事件的解决到为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曲折过程,我们探讨了社会边缘民众的生存状态、主流媒体与网络的影响、性别与法律的错综关系以及NGO组织的介入推动。记录者希望,通过一桩法律公案的故事,展现妇女与法律的文化论战、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并激发对于建立公民社会之可能性的持续讨论. 为革命画画:户县农民画 Painting for the revolution peasants paintings from Hu County胡杰、艾晓明/中国/2005/56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户县位于陕西西安近郊,户县农民画在1958年中国「大跃进」年代诞生,在「文革」中进入鼎盛期;1973年在北京展出,并到全国八大城市巡展,一度成为「文革」中的「样板画」。胡杰称为「被政治嫁接了的作品」。英国一所学校收集了大量当时的农民画, 委托胡杰等人来制作这部影片。片中引用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5年拍摄的《户县农民绘新天》片断,穿插画家们今天的回忆和当年的画面。不同年代的政治话语和美术作品对照。 我虽死去 Though I am gone”or”Though I Was Dead胡杰/中国/2006/69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卞仲耘是文革开始初期第一个被打死的校长,她的丈夫冒着危险,拍摄了她的遗照,并将她的血衣保存至今。四十年后,这位老人讲述自己和妻子投身革命的经历。导演还访问了卞的女儿、学生和同事,通过不同的方式,,追溯当年的经过。”获奖展映:2007年 香港亚洲电影节2007年 温哥华国际电影节2007年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Yunfest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竞赛单元入围影片2007年 英国牛津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7-03)2008年 第4届 REEL CHINA 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2008年 华语纪录片节 长片组冠军沉默的怒江 Silent Nu River胡杰/中国/2006/30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影片介绍了在怒江沿岸百姓的传统而又平静的生活 中原纪事 The Epic of the Central Plains胡杰、艾晓明/中国/2006/30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中原”旧指中州平原,即河南。本片力图呈现今日中原弱势群体因贫困,因血液安全管理失控而经历的痛史。无边坟茔的沃土之上,有多少好男好女舍生忘死,揭露真相,抵御这一旷世灾难。 感谢全国经输血感染艾滋病受害人工作委员会的河南成员,感谢高耀洁教授和感染者社群。在他/她们的协助下,作者得以进入中原若干艾滋病高发村采访,倾听农民诉说当年“血浆经济”兴起的历史背景,呈现因献血、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并记录民间组织在基层的形成和努力。 红色美术 Red Art胡杰、艾晓明/中国/2007/70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红色美术”采访了当年的画家、红卫兵以及今天中国和英国的收藏者、研究者,力图呈现文革宣传画的产生、流传及影响。在片中讲述个人故事的有:《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广州画家李醒韬、广州老红卫兵周继能等……北京、广州的美术馆主持人、美术评论家、当年将中国宣传画带去英国的记者、教授、研究者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对文革美术的理解。 “红色美术”是本片作者继“为革命画画:户县农民画”之后完成的第二部有关中国文革宣传画的纪录片,丰富的图像资料与文革时代的影像穿插在一起,为人们反思文革与视觉艺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关爱之家 Care and Love胡杰、艾晓明/中国/2007/108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关爱之家》起因于《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的长篇报道《邢台艾滋病真相调查》,影片记录了河北邢台农村妇女刘显红打官司的故事。她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决定公开身份、起诉医院,历经艰险终于获取赔偿。以她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影片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遇和感染者成立“关爱”小组集体维权的努力,呈现出在基层农村涌动的公民权利意识。尽管追求法治的路困难重重,但由于社会关怀、媒体介入和法律援助,政府也转变了态度,并出台了改善感染者处境的政策。在通往社会公正的道路上,《关爱之家》呈现了爱与社会改变的可能性。 国营东风农场 The East Wind State Farm胡杰/中国/2009/107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1957 年云南昆明的部分右派两百多人来到弥勒县一个犯人农场进行思想改造。后来,这个农场又接收了其他农场转来的两百多名右派。这些右派在这里经历了大跃进时期 的种种荒唐事件,包括毁林开荒、大炼钢铁以及人为地剷除粮食种红薯的“自然灾害”。他们也在这里度过文革时期,这时大批来自上海和重庆的知识青年也来到这 个农场。右派们经过二十一年的阶级斗争和思想改造,终于在 1978 之后陆续离开农场.. 格拉古之书 The Book of Gelagu胡杰/中国/2013/38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本片讲述了80岁的老作家张先痴先生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和他内心中无法忘却的历史记忆。本片获2014年华语纪录片节短片组季军。 获奖展映:2014年 香港华语纪录片节季军 麦地冲的歌声 English subtitle胡杰/中国/2016/85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麦地冲,中国云南一个苗族山区。这里的苗族们在一百多年前就接受了基督教,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赞美诗的歌音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在革命时期的严厉镇压下,包括王志明在内的当地21名基督教领袖因反对信徒参加“三忠于”活动被逮捕,1973年12月29日,66岁的王志明被判处死刑。直到1980年12月1日,王志明才得到公开平反。 1998年7月9日,英女王宣布20世纪世界十大基督教殉道者,其中唯一的中国人就是王志明,他的塑像被雕在伦敦西敏寺的西门上,成为西敏寺唯一纪念的中国人。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他们不得不让我们深深地思索信仰是什么。 获奖展映:2017年 香港华语纪录片节冠军2018年 巴黎“中国独立纪录片“电影节 All_Home, Uncategorized, Wechat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