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Cina分享|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飞屋环游”
2022-06-30 - 2022-07-24(GMT+8)
新亚洲影志
2021年冬天,新亚洲影志在上海茂名南路的锦江饭店Élysée举办了五周年放映交流活动。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在当晚齐聚一堂,看片、喝东西、闲聊,每个人都特别松弛。
当天下午,我在上海灵石路的杂货市场买了三条小鱼,看片子的时候,装小鱼的袋子就拴在门外走廊的抽屉把手上。我当时觉得自己在上海的生活步入正轨:拥有舒适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喜爱的消费目的地,和偶尔相聚的朋友。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可以开始养几条鱼。当天参与放映的一位电影作者叫华真一。3月28日,她被自己敏锐的嗅觉牵动,离开上海,回到了安徽老家。那一天,她家里的枇杷树刚结果。她说,自己在老家朋友很少,所以不怎么出门,经常和上海的朋友一起线上看电影。她希望上海快点解封,因为虚度时光是很令人焦虑的事情。
“2022年3月4日 上海 从昨天开始,隔离一周。很多计划被打乱。遥远的俄乌战争,人类永不太平。”
“3月8日 妇女节,隔离的楼被封了。不想工作,只想躺平。”
“5月26日 上海 继续隔离中。”
“2022年5月27日 上海隔离中,半个月不准下楼了。刚做完这周第五次核酸。”
在漂移的大陆上共同呼吸
我们在不同的场所经历着相似的事件,却难以同彼此诉说。一夜之间,生活从千奇百变的展开形态缩减为一个封闭空间,解构成几种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在吃喝拉撒之间苦中作乐,有时忧心明天,有时缅怀过去。一切都变得太快了,每一年都像不小心踏入了新的一生,我们在飞速掠过的时间中动弹不得,脚下的地面却在缓慢漂移。
漂移——原本连成整块的生活空间被行程码、场所码、14天隔离切成碎片,一切相见与连接都变得困难。我们怀念过去,也是在怀念这种饱含温度的、带有公共性的场所与连接。
疫情隔离开我们的生活场所,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也产生隔离。我们用虚弱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感受,发射出的信号却常常被错误地接收。
走,飞屋环游
此时此刻,《飞屋环游记》这部来自童年的影片,也在今日的状况下产生新的意义。那位不合群、失去爱人的老人,站立在旧屋的中央也如同站立在漂移的孤岛上,时间来到那么一天,成百上千个气球破空而出,飞屋驶向天空,展开一段奇幻的冒险,也向我们展示着一种由分裂走向连接的可能。
电影会是我们的气球吗?我们能否制造出足够强劲的绳索,让它抓住我们颤抖的手掌;我们能否创造出足够醒目的色彩,让它标识我们嘶哑的声音——我们是否还怀有足够多的爱与梦想,让它展现奇迹般的悬浮力,把我们带到家园上空,与彼此会同。
从16年到现在,新亚洲影志的工作坊创作一直带给我们强烈的相聚感与社区感。2020年,第一轮疫情逐渐平息之时,我们在深圳南头古城举办了第12期工作坊“专业疏通电影”。当时的大家分散在古城中住宿,每天走路来一处二层小楼上课,进入各色小店里吃饭,走两步就又碰见另一撮讨论片子的成员。我们好像有这样独特的能力,在短暂的时间里形成奇异的磁力,重新定义时间的流逝,一条条片子让我们携手共游太空。
我们能做的很少,但是一有机会,就要坚持不懈地做。今年7月份,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将在北京、广州、成都、厦门、西安、上海六座城市同步展开,召集有志于进行电影创作的人士,做电影。12+4位在业内各有建树的国内和国际导师会分散带领各位,进行在地交流、学习、创作;建造气球,升起飞屋,并向2022新亚洲电影奖颁奖地进发——
7月末,新亚洲电影奖将进行作品展映与颁奖,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各分站产生的百部影片将共同进入电影奖提名名单,获得电影人士、艺术机构、专业媒体的评定,角逐奖项。电影作者们以此为由前来参与影人聚会、进行作品交流、寻找工作伙伴和发展机会。
关于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
从2018年至今,新亚洲影志已经在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培田、新疆、澳门、首尔等地举行了15期工作坊,聚集了两百余位富有创造力的电影作者。多位国内外影展获奖作者的短片和长片处女作在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的支持下得以完成,新亚洲影志已经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青年电影人团体之一。
此次,工作坊将首次扩展到六地同时运行,正式推出“新亚洲影志城市工作坊”。新亚洲影志秉承一贯的做法,探索影像的无限可能,联合六座城市最顶尖的艺术机构——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成都A4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西安南山社,召集全国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士,发现当代中国电影新人新作,颁出年度“新亚洲电影奖”。在此轮疫情的末尾,让城市破碎的精神重新连接。在当下难以自由出行的现实状况中,我们希望多地并行的方式能够让在地作者们找到身边的伙伴;也希望创作的能量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让六座飞屋齐降一堂,创作者在此碰撞、会合。不要哭泣了,我的朋友,做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