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荣杰公开课|可以想象的未来:在酷儿理论和历史之间创作
2022-03-23 - 2022-03-27(GMT+8)
爱酷电影周
中国导演黄树立执导的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今年戛纳酷儿棕榈最佳短片,无疑是今年华语酷儿电影人都值得庆贺的一大喜讯。这不仅意味着国际电影界再一次关注到华语酷儿电影人新近的创作成果,而且也意味着国际观众得以进一步走近中国本土酷儿的银幕世界。
在中西方文化语境交汇之际,具有本土特质的酷儿电影可以如何寻求突破,正是一直关注着华语酷儿电影创作前沿的我们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电影理论或是一些社会文化理论对电影制作来说,或者是对创作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但其实这些理论都给我提供了很多看世界的方法,给我自己提供了一种敏锐感。“已有过二十年创作经验的华语酷儿导演洪荣杰分享了自己关于理论与创作的思考。
缺乏理论学习背景的酷儿电影创作者或许很少意识到理论和历史可以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和启发。由于对理论和历史的不了解,在当前已相对发展成熟的西方酷儿电影的强力影响下,部分中国本土酷儿创作者对于如何避免拍出趋于同质化的故事尚存在一定的困惑,在对中西方不同背景观众的考虑和顾虑中容易迷失华语酷儿电影自身的定位,而这些困惑也往往来自于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缺乏把握。
洪荣杰导演主讲的公开课《可以想象的未来:在酷儿理论和历史之间创作》,正是试图以酷儿的历史和理论为脉络,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坐标,剖析酷儿情感的内核,带我们深入分析:对华语酷儿电影题材的挖掘除了立足于具体的生活经验之外,还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局限对未来华语酷儿社群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哪些想象,以及如何通过这样的想象力,寻找我们的故事材料,拓展电影的题材范围。
洪荣杰,导演。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现职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讲师,同时为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其电影作品曾入选超过120个国际电影节,亦得到多项国际奖项。他的首部剧情片《无声风铃》于柏林电影节提名小泰迪熊奖,并列入最后三强甲名单,于16个国家,六种不同语言发行。
创作经历:2001年,参与执导电影《天使》。2017年,参与制作电影《出租车故事》。2019年,导演作品《推开世界的门》。2020年,导演作品《造口人》。
– 01 –
公开课内容
在《可以想象的未来:在酷儿理论和历史之间创作》中,洪荣杰导演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
首先,导演以自己的创作为例,讲述自己的电影故事中怎样体现出了与酷儿理论有关的议题,以及这些故事怎样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上发生在酷儿身上的生活经验。
在第二个部分里,导演带大家回顾了西方酷儿的历史和酷儿理论的发展,希望透过这个发展历程,建立一个关于酷儿议题的历史脉络,在这一基础之上引导大家认识酷儿电影的情感内核是生发自哪些历史渊源。
在第三个部分里,导演针对出柜、同性婚姻、同志圈层内的自相矛盾、内化的自我恐惧以及彩虹家庭等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带大家认识这些常见的酷儿社群问题在中西方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具有哪些差异性,探讨这些差异性可以如何启发我们对具有华语本土文化特质的酷儿电影题材进行挖掘。
– 02 –
公开课Q&A
在课程最后的 Q&A 交流环节,围绕这一主题,大家还可以了解到洪荣杰老师对以下公开课观众的提问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导演本人的电影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融资?
- 据说国际上会有跨性别角色必须由跨性别人士出演这样的惯例,否则会遭到观众的抗议,是真的吗?
- 关于紧贴社会和理论进行创作,内地可能还处于起始阶段,类似西方几十年前的状态,如果我们想要表达紧贴自身环境下的故事是否会容易复制西方已走过的阶段?在创作上区别于西方的在地经验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 一些知名电影节上的酷儿电影有时候会呈现出极端或猎奇的美学风格,甚至趋于商品化,西方导演或这些电影节的评审团为何会看中这类风格猎奇或商品化的酷儿电影?
- 对于非酷儿的导演想拍酷儿题材有什么建议?
「爱酷实验室系列公开课」是2022年第一届爱酷实验室出品的主题讲座合辑,由耐安、杨超、魏时煜、黄茂昌、梁颖、洪荣杰六位导师主讲,公开课的主题范围涵盖了华语酷儿电影的项目开发、题材、制片、发行以及艺术创新等内容。
为了让更多有志于从事酷儿电影创作的影像工作者也能受益于六位老师分享的重要议题和经验,我们的公开课现已在 YouTube 平台免费向大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