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暑期 高雅艺术影像展
2022-07-30 - 2022-09-04(GMT+8)
新现场×百老汇俄罗斯影展
8月6日14:30 8月28日14:30 94分钟 建议年龄:10+
在美第奇家族“伟大的洛伦佐”洛伦佐·德·美第奇势力影响下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镇,这也是该城市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由于洛伦佐本人对艺术的热爱和支持,文化影响力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也布满了佛罗伦萨的大街小巷:艺术家们在宫廷、教堂和贵族私宅中留下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创作;然而在繁荣的另一面,当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角力、银行家与商贾大家族的争端、以及国家地区间的同盟选择,均伴生着复杂的权谋和残酷的暴力。这个时期有一位艺术家的经历和作品,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投射出一个非凡时代的风起云涌,他就是桑德罗·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在美第奇家族掌权期间,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上庇佑,他那些富于宗教人文主义思想、世俗精神的创作应运而生,创作题材与视野也非常广泛,两幅美第奇家族的委约作品《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代表他绘画风格的杰作。然而随着洛伦佐的去世,佛罗伦萨发生政治巨变,美第奇家族被倡导宗教极端主义的萨伏那洛拉取代。赞助人发生了变化,波提切利亲手把属于上一个时代的艺术品在臭名昭著的“虚荣的篝火”中付之一炬,在此后的画作中,曲线和柔软形状让位给破碎的线条和激烈的色彩对比(如《神秘的诞生》《哀悼死去的基督》)。后半生他声名下滑,死后300年寂寂无闻,直至19世纪被罗斯金和拉斐尔前派重新发现。
纪录片将在特邀解说斯蒂芬·曼根的带领下,重回美第奇的佛罗伦萨,我们可以通过波提切利的眼睛观察它、理解它,而对波提切利的狂热则一直持续到今天,遍及绘画、摄影、设计等各个领域,从安迪·沃霍尔到杰夫·昆斯和Lady Gaga,我们都可以找到他的影响,旧日画作中的图形和线条通过解读和再创造,成了今天的文化和时尚符号,进入新的集体想象。
8月6日16:30 8月27日14:30 81分钟 建议年龄:10+
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圣奇奥其实一生非常短暂,但在37年的人生中,他很早就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那些神态端庄优雅、线条秀美的圣母肖像,足以把拉斐尔长久地供奉在艺术史的殿堂之上。
在拉斐尔之前,中世纪的宗教画往往内容严肃且毫无生气,拉斐尔以世俗化的手法,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留下诸如《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经典作品。画中宁静恬美的女性形象是拉斐尔8岁时早逝的母亲,是神秘的恋人,是邂逅的园丁的女儿……她们笼罩着人间的光辉,又遵循安宁、和谐、协调、对称的完美秩序,充分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尽管时隔500年,我们仍可在高清镜头的捕捉下,仿佛听到拉斐尔亲切自然的画作中,人物的温柔叹息。
纪录片为我们勾勒画家的人生轨迹,使用了获奖插画师Giordano Poloni为本片创作的动画,带有梦幻色彩的手绘风格,从拉斐尔诞生的小城乌尔比诺,到文艺复兴的重镇佛罗伦萨和罗马,填补了拉斐尔生平履历中影像的缺失。在那里,神话、传说和现实不断交织。
8月7日14:30 8月28日16:30 87分钟 建议年龄:10+
估值10亿美元的150件展品,一场横跨欧美大陆的盛大巡展,在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之墓重见天日100周年之际,纪录片《图坦卡蒙之墓:最后的展览》记下了即将关闭在身后的世界。
1922年,英国的卡那封勋爵和考古学者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尘封3000年的图坦卡蒙墓,摄影师哈利·伯顿在现场拍摄了精彩的黑白照片,还原陵墓发掘过程;加上当代摄影师桑德罗·万尼尼的海量高清照片,充分呈现墓中令人惊叹的5400多件物品。这是考古史上发现的陪葬品最为丰富的埃及陵墓,金面具、护身符、陪葬床、安度冥河的船只、护卫军队……这像是浩大兵器库与华丽妆奁的合体,陪伴着法老的永生之旅。
图坦卡蒙9岁成为法老,却在19岁那年暴毙,很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当3000年后霍华德·卡特念出图坦卡蒙的名字,就仿佛从未知世界召唤回了他,赋予新的生命。如今法老王启程前往来世,分享旧日见闻,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伴随他的世界巡游。
8月7日16:30 9月3日14:30 88分钟 建议年龄:10+
坐落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初建于1764年,是以冬宫为主体的宏伟建筑群,见证了俄罗斯文明历经的战火、进步与繁荣。博物馆葆有超过300万件各时代、各领域的文物藏品,多达66842平米的展览空间,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慕名前往,是全球最为著名、参观人次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也是绘画展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凝聚有俄罗斯文明的艺术精华,也见证了这个国家与世界交流的足迹。跟随本片导演米歇尔·马利和意大利著名演员、导演托尼·赛尔维洛的脚步,我们将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中以高清影像的形式,近距离欣赏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的杰作;饱览叶卡捷琳娜二世私人收藏的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珍品;阅览沙俄时期的批判主义作家尼古莱·果戈里、苏联时期的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等俄国文豪的笔墨;聆听彼得·柴可夫斯基、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等俄国作曲大家的旋律。
本片邀请观众一起探寻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品味俄罗斯这一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方交融之地所蕴含的精神。
7月30日16:30 9月4日14:30 94分钟 建议年龄:10+
纪录片《莫奈的睡莲:水波与光影的魔力》从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艺术生涯的起点,法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勒阿弗尔出发,沿着塞纳河逆流而上,寻访他居住的地方,创作的痕迹。在吉维尼小镇与世隔绝的花园里,莫奈从丧妻的悲痛和挫败的抑郁中恢复过来,“池里的精灵浮现在我眼前,我举起了调色板”,睡莲成了莫奈晚年生涯绘画的主题,一画就是30年。对于这片池塘,莫奈从未丧失新鲜感。透过他留下的上百幅睡莲主题画作,我们看到光影之下隐藏着每一刻不同的惊喜,和他对水波与光影的执着探索。
在生命中最后12年里,莫奈克服了一战对日常生活与心态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家人去世、视力衰退的老境中坚持作画,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巨幅装饰之作《睡莲》上。在莫奈逝世5个月后,他的朋友、法国前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为《睡莲》组图专用的橘园美术馆揭幕,今天的人们仍可在莫奈亲自设计的椭圆形展厅里,全方位沉浸于这幅杰作,迷失在宁静祥和的秘境之中。
纪录片《莫奈的睡莲:水波与光影的魔力》全程由艾莉莎·拉索斯基担任特邀解说,观众将在她的带领下前往巴黎,参观马蒙丹美术馆、橘园美术馆、奥赛博物馆以及吉维尼小镇上艺术家色彩绚丽的故居和花园,历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罗斯·金则为本片提供更多灵感。
7月30日14:30 8月27日16:30 83分钟 建议年龄:10+
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无视印象派的存在,他们率先从几个世纪的停滞不前中挣脱出来,在笔触和色彩的使用方面,给绘画带来了重大突破。但在成就革命性的技法之前,它首先是一种审美的需求,一种文化的需要。
2019年,从未对公众开放过的意大利波拿巴宫史无前例地敞开大门,迎来这场筹备数年的特展——“神秘的印象派”。莫奈、塞尚、马奈、卡耶博特、毕沙罗、雷诺阿、莫里索等印象派大师此前从未公开面世过的50幅私人收藏作品一经亮相,旋即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通过高清镜头和大银幕的极致视觉体验,观众可以沉浸在这场弥足珍贵的展览中。
印象派画家眼中的世界有何神秘之处?自然界的物体、色彩和光影如何转换为他们笔下的梦幻表达?这个流派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从备受嘲笑到收获全世界的追捧?特展的两位策展人——克莱尔·迪朗-吕埃尔和玛丽安娜·马蒂厄联合多位画家、艺术史学者、历史学家贡献的专业讲解,有助于深入了解印象主义运动——这场艺术史上最具争议的运动是如何历经坎坷,获得最后的荣光。
7月31日14:30 9月4日16:30 92分钟 建议年龄:10+
2019年,在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建馆200周年之际,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首次通过电影纪录片的形式与世人共享馆内的稀世珍藏和深厚历史遗产。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委拉斯开兹、鲁本斯、提香、博斯、戈雅、格雷考、波提切利等艺术家的传世画作。这些目不暇接的艺术杰作连同博物馆恢弘的建筑,共同作为西班牙民族的文明灯塔与流亡艺术家的避风港,讲述着君主、王朝、战争、失败与胜利的故事,也见证着昔日统治者、艺术家、收藏家、学者、参观者们的生活与情感。
本片邀请到英国著名演员、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作为观众的旅伴,共同踏上这段探寻伟大艺术遗产的奇迹之旅。在沉浸于西班牙艺术珍品与厚重的人文历史带来的极致美感体验之余,杰瑞米·艾恩斯将同您一道探寻昔日古作在今日社会的现实意义,通过与艺术史的对话来叙述人类的理想、偏见、恶习、思潮、革命、科学发现和时尚,思考艺术以及博物馆意味着什么,又将成为什么。
7月31日16:30 9月3日16:30 90分钟 建议年龄:10+
《星空下的咖啡馆》《吃土豆的人》《丝柏树》等40幅油画,85幅素描,纪录片《梵·高:画笔下的乌云和麦田》围绕这些在意大利维琴察展出的梵·高藏品,串起画家生前的生活与创作足迹,4K高清镜头尽显方寸之间的绝美色彩和细腻笔触。
这场在维琴察的帕拉迪奥教堂举行的《梵高:在麦田与天空之间》画展藏品全部来自于私人收藏家海伦·库勒-穆勒。尽管素未谋面,穆勒却可以称得上是梵·高的伯乐,毕生收购他近300幅作品。纪录片同样选择从穆勒的角度展开,以书信往来贯穿全片。
十年燃烧自我,一生穷困潦倒,死后才被世人追捧。梵·高所到之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从荷兰南部的小镇纽南,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到法国巴黎,以及梵·高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奥维尔小镇,摄制组都一一探访,寻找那些令人屏息凝神的杰作背后真实的风景和心境。
8月27日18:30 149分钟 建议年龄:14+
以《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死了》、《戏谑》、《真实的事》等作品确立荒诞派剧作家地位、并凭借《莎翁情史》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汤姆·斯托帕德,在82岁之际写下了新的舞台作品《利奥波德城》,再次夺得奥利弗最佳新剧奖。
故事开始于1899年的利奥波德城。这是奥地利维也纳老城中的犹太人聚集区,经过祖上打拼的犹太人赫尔曼·梅尔茨已经是一个工厂老板,他相信世界在变化,并“大胆”与天主教徒格雷特尔结婚,殊不知变化的趋势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这个普通的犹太家庭陷入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贫穷与颠沛流离之中,家园被纳粹占领,种族遭到屠杀……
《利奥波德城》的灵感来自剧作家斯托帕德和周围人的经历,他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中随家人出逃,辗转于新加坡、印度,战后回到英国定居时,家庭已经几经破碎。在斯托帕德长达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利奥波德城》是他罕见地重返自己个体生命经验的作品,以一个家族的史诗照见犹太民族在20世纪上半叶的悲怆遭际。作品由帕特里克·马贝尔执导,在英国国家剧院舞台上演40名演员演绎的鸿篇巨制。
8月6日18:30 172分钟 建议年龄:14+
享誉世界的英国作家,当代畅销书“黑暗物质三部曲”作者菲利普·普尔曼再度着手创作可被视为前传的“尘埃之书三部曲”,首部《野美人号》同步被搬上塔桥剧院舞台。正如媒体所说,很少有书能让我们愿意等上17年,但《尘埃之书》绝对是其中之一。延展“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幻想世界,《尘埃之书:野美人号》追溯到莱拉的婴儿时期,遭到父母遗弃的她被修道院收留,当大洪水来临时,住在修道院旁的两个小孩子护送着婴儿莱拉,跳上“野美人号”独木舟开始了逃亡之旅,而此时多重宇宙的暗流涌动,争夺势力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尘埃之书:野美人号》兼具儿童奇幻与神话传说题材,带有英雄主义与神性色彩。在2003年英国国家剧院上演《黑暗物质》这部突破性作品18年后,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再度带领观众走进普尔曼的平行宇宙。壮观的舞台、炫目的多媒体设计和木偶表演,将为你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未知世界的冒险。
9月3日18:30 208分钟 建议年龄:14+
当丹玛尔仓库剧院选择复排《亨利五世》时,无疑联想到了民族主义的兴起、脱欧之后的何去何从,但没有人料到,它真正开演是在真正的战争背景下。由《权力的游戏》中“雪诺”基特·哈灵顿主演的亨利五世,展示了一个身处历史遗留问题、政治角力之中的首领是如何走向战争的,而战争的野蛮与创痛则格外引发共鸣。
一改《亨利四世》中的浪子形象,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塑造了一个已经成长为英武的青年君王的亨利:继位不久,血气方刚的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意图将此前丢失的安茹帝国国土收回英格兰版图,内部正四分五裂的法国仓促应战,连连退败,最终以联姻获得喘息之机。
除了探求战争的本质,当代在复排《亨利五世》时还格外关注青年君主的性格研究。马克斯·韦伯斯特执导的这一版也不例外。填充了部分《亨利四世》的前情来回顾亨利五世年少荒唐的日子,和福斯塔夫的交游,以此来反衬经历了残酷战争之后的亨利已经逐渐剥离人性的一面,注定与他身边的朋友、小人物们分道扬镳。丹玛尔仓库舞台上简明扼要的舞美设计直指当代,幻灯片形式呈现的战争之必要性与正义性论辩显得滑稽又讽刺,四个歌者为喧嚣的战火送上神圣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