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编年》系列放映 |东北的铁西区,铜陵的大渡口,是下岗潮的记忆和写照


渡口 编年史 平民故事与时代变革

“与其说《渡口编年·贺家》写的是一部平民史诗,不如说是“平民死诗”,是一首挽歌,是死水的哀歌。它跟电影没太大关系,或许可以认为它就是一个视频,一个“在一起”的影像。”

-导演郭熙志

一条:他跟拍三个中国家庭20年:生长、凋谢,生命像草一样生长

 

《渡口编年》是导演郭熙志对故乡三个下岗职工二十年跟踪拍摄,由《渡口编年·贺家》,《渡口编年·周家》 ,《渡口编年·陶家》 《渡口编年·故乡》构成的系列纪录片。最初的缘起是在时代剧变,下岗潮背景之下的三个平民家庭两个月的故事,偏新闻记录属性的内容构成了一部最早的引子《渡口》,在接下来的二十二年里,导演持续跟踪拍摄这三个家庭,花费六年时间剪辑,才完成了这一时长700多分钟的巨制,说是史诗其实是二十年漫漫岁月更迭和变换,导演的镜头在千年的渡口见证三个家庭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说是平民,是我们观察到最后发现,无论时代怎么改变,老一辈的影子和宿命似乎还在下一代传递,渡口不是当年的渡口,他们却也没有离开江水和故乡,导演不断的返乡及在故乡的行走,在这个过程中的动机和目的以及自己的思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持续的在场和长时间的审视,产生了一种“见过草生长”的时间触觉

 

这次的放映体量堪称“宏伟”,我们计划在三天内放映完导演郭熙志四部《渡口编年》系列纪录片,并在第一天的晚上加映一场特别放映(为郭熙志导演另外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作为一个开幕和导演作品初体验。我们也很荣幸邀请到导演亲自从深圳来到苏州,和我们一同完成这一次横跨二十二年的观影

渡口编年:我见过草生长的样子

郭熙志导演纪录片作品展映

时间:11月26日-11月28日

1126日 星期五

19:00-22:00 惊喜加映 180min (本场无映后)

1127日 星期六

13:00-18:10 《渡口编年·贺家》 270min 映后交流40min

19:00-22:00 《渡口编年·周家》 120min 映后交流 40min

1128日 星期日

14:00-17:00 《渡口编年·陶家》 118min 映后交流40min

18:30-22:40 《渡口编年·故乡》 210min 映后交流40min

活动地点:白日美人@养育巷蓝麒麟文化创意产业园8栋103

版权情况:介质为高清文件且已获导演授权

        费用信息   无导演交流场次 49元/人(含指定酒水)

                      有导演交流场次 59元/人(含指定酒水)

                      三日观影套票 238元/5部

         (前五位购买套票的观众可获得全套导演签名海报)

场地支持:白日美人bar

选片策划及联系:以太

报名链接:扫码支付报名,现场核销选择酒水饮料

 

【特别说明】:

活动为非盈利学术交流放映。

费用全部用于版权支付,及导演差旅餐饮费用

报名与购买后,谢绝退换,如有转票请自行处理。

参与观影活动请勿随意使用手机及干扰他人观影


影片介绍

《渡口编年 贺家》

2019

270分钟

纪录片/中国大陆/安徽方言/中文字幕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大约有四五千万产业工人下岗,涉及的家庭人口更是数以亿计,贺国平就是其中一位。下岗后,妻子开出租,他成为天天炒菜做饭的家庭主夫,儿子贺奂也由嬉耍顽皮的孩子长大成人。二十年对这个普通家庭的跟踪拍摄,这个持续在场,让电影产生了看见草生长的时间触角。有人说,这是一部平民史诗

 

《渡口编年 周家》

2020

118分钟

纪录片/中国大陆/安徽方言/中文字幕

 

1998年股份制改制,渡口轮船公司要求职工下岗,要改革成私人性质的承包单位。自1998年开始,我跟踪拍摄轮船公司的三个工人家庭二十年,其中,周家、陶家都是下岗职工,贺家交不起承包费从渡口撤出来了。拍摄时间跨越了二十年,故取名《渡口编年》。

 

《渡口编年 陶家》

2020

120分钟

纪录片/中国大陆/安徽方言/中文字幕

一个孩童20年的成长以及一条街道的死亡。

 

《渡口编年 故乡》

2020

210分钟

纪录片/中国大陆/安徽方言/中文字幕

故乡由“生”、“死”、“渡”三部分构成,“生”是一条街道生活方式的呈现;“死”是一条街道的死亡与重建;“渡”是在“生”与“死”之间的摆渡。

 

导演介绍:

郭熙志,1965年生于安徽铜陵,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2010年就职于电视台,现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作品多次入围国内国际电影节,并被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收藏。

 

二、导演作品年历

1998年 《渡口》

1999年 《迁镇》

2001年 《典型》

2002年 《回到原处》

2003年 《关口》

2009年 《喉舌》

2016年 《工厂青年》

2019年  《渡口编年·贺家》

2019年  《渡口编年·周家》

2020年  《渡口编年 陶家》

2020年  《渡口编年·故乡》

 

导演阐述:关于渡口编年·故乡

我没想到会拍二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街上的供销合作社变成卡拉OK和桑拿时,整个社会变得陌生。我想知道故乡还会陌生到什么程度。

对渡口三个下岗家庭的跟踪拍摄,在我离开故乡之后,变成一年四五次的返乡记录。我在故乡的各种空间中行走,和三个家庭的老少相处。

一开始的拍摄动机是“转型期的人生和人心”。在一个大家都下岗的危机时刻,对事件的记录就是对人心的记录,而时间让人生绵延。如果说一开始的观察方式主要是社会学的,那五六年之后,我开始对“人的状态”有了兴趣,这是一次改变。

实际上,这二十年“拍什么”没有变,而“怎么拍”一直在变。本世纪初,大量类似我的直接电影出现后,我对自己的方式产生疑惑。又过了五六年,在思考“怎么拍”时,我开始反思直接电影,对电影新的可能也有些琢磨,开始对诸如私影像、家庭影像、散文电影与论文电影有了开放的态度,但要形成自觉的方法尚需时日。一方面,我对生硬维新保持距离,但同时,我相信来自内部的革命更有意义。

这部拍摄二十年,剪辑了六年的,关于故乡三个下岗工人家庭的纪录片,由周家、贺家、陶家以及故乡四部分构成。通过四部分组成,我所想传达的是中国近二十年私有化的过程。

 

观影须知及观影须知

影片时长较长,结束时间较晚,请提前安排出行和交通

下午与晚场间隔较短,如有连场的观众请就近用餐或预定外卖

关于我们

大路放映 是一个扎根于苏州的独立放映组织,致力于将最前沿的艺术影像带入更多影迷的生活。希望它能作为浮世间的风雨桥,为观影者提供思想自由碰撞的场域。
白日美人 是大路放映的线下空间,也是一家主营交流和碰撞的啤酒吧,坐落于西麒麟弄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内,它容纳影像也输出影像,期待与你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