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8/2019 独立风景文献计划Vol.48 — 杜海滨独立风景文献计划 26/08/2019纪录片独立风景文献计划 杜海滨,1972年生于陕西,200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导演、独立影像作者。 大学三年级,他和同班其他几个青年组成“道光”电影小组,开始尝试用一台家人作为礼物送给他的Hi-8摄像机拍摄短片和纪录片。他的第一个作品《窦豆》拍摄了一个青年同乡在城市里漂泊不定的生活。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寒假,他回宝鸡过年,在火车站附近的铁路边上,遇到了一群流浪汉,《铁路沿线》(2000年)再现了这些人的生活和状态,因其视野所向,拍摄和制作方式,以及粗砺的美学风格,它成为DV制作在中国初起时的代表作之一。此后杜海滨的创作显示出一种同时期其他作者不多见的连续性,他以几乎每年一部的速度,完成了《高楼下面》(2002),《北京纪事》(剧情短片,2003),《人面桃花》(2005),《电影童年》(2005),《石山》(2006)。2001年《铁路沿线》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2007年拍摄的纪录片《伞》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单元”,并获得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获评委会特别奖。2009年,创作的纪录片《1428》则获得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最新一部纪录长片《少年·小赵》于2015年荣获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评审团奖,并入围第二十二届雪菲尔国际纪录片影展、第三十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第三十八届亚美国际影展、第六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第二十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第五十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等。 窦豆 杜海滨/中国/1999/45分钟/黑白/汉语/纪录 《窦豆》拍摄了一个青年同乡在城市里漂泊不定的生活。 铁路沿线 Along the Railway 杜海滨/中国/2000/100分钟/黑白、彩色/汉语/纪录 2000年春节,在陕西省宝鸡市火车站附近的垃圾台上,聚集着一群流浪汉。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年龄相仿。白天,他们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游荡,晚上就住在铁路边。平时他们拣点垃圾和旅客扔下的瓶子,然后换点吃饭。其中的周富是在从打工城市回家的路上丢了钱和身份证;另有两个李小龙和火红昌(火狐狸)都是从家里跑出来的;小云南在工作了三年后被老板甩了;凤翔因为婚事和家人闹矛盾而跑了出来。六个月后,他们大多都不见了。传闻有人见到周富当街脱光了衣服跳舞,如何变疯的谁都不知道。李小龙被一个公安收养,他也许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开始靠开烤羊肉店挣钱。小云南则成了孩子王。火狐狸被送回了家,但很快又跑了回来。凤翔偷东西被抓。铁路沿线的生活在继续,尽管它在大部分人眼里更象是出戏。 获奖展映: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最佳纪录片 人面桃花 Beautiful Men 杜海滨/中国/2005/95分钟/彩色/四川方言/纪录 这是一部关于成都某同志酒吧一些从事反串演出演员的纪录片。反串即由男人着女装演绎女性角色。片中的反串演员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性取向,他们是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的边缘人群。他们在台上演绎着不同于自己性别的角色,在台下过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以自己的方式追索自己的自由与快乐。 影片着重记录了反串舞蹈演员——莎姐(以下人名均为演员艺名)、青青、西西与他们的生活伴侣以及他们周围人群的生活。47岁的莎姐是是演出队中年龄最大的演员,早已不再年轻的他努力的守着自己的那一角舞台,通过艰苦的练习,他仍能做出批跨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但日渐臃肿的体态,迟缓的反应无法掩饰的昭示着他的衰老。他被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轻演员们作为消遣的对象,但是他仍坚持的跳着,并准备这样跳下去。同时他是酒店老板的初恋男友,他们有过惊心动魄的罗曼史,如今早已没有的性关系,但仍旧相濡以沫,彼此扶持。25岁的青青是该酒吧的元老级人物,他出道较早,因为长相出众在成都同志圈中颇有名气。不久前,他和一个特别喜欢他的女孩袁静结婚了,二人结婚生子。如今,他们的女儿佳佳已经半岁,他们共同经营了一家有小弟的水吧。妻子袁静默默的承受着内心莫名的不安…… 22岁的西西来到酒吧之前也是一家酒店的服务生,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开始了反串演出,两年后便跻身于“四大金刚”之列,甚至超过青青成为酒吧的新台柱。西西有一个女友叫微微,她是女同志中的T,他俩曾相约将来一起结婚以安慰双方的父母。但微微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西西,一度使二人的关系变的紧张微妙…… 通常酒吧的演出是在每晚10:00,一台节目大约有一个半小时,包括小品、中国传统舞剧、现代流行歌舞……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有的在完成自己作女人的梦想,有的为了生存,也有的想在这个圈子里找寻安慰与快乐…… 他们生活在夜晚…… 他们生活在灯光下…… 你时常会恍惚舞台上的是“他们”,还是“她们”…… 但无论怎样,舞台上的他们个个“人面桃花”…… 电影童年 Movie Childhood 杜海滨/中国/2006/96分钟/彩色/汉语普通话/纪录 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这是被成人忽略的一个奇妙世界。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童年,但不是每个人都记得,就算记得也往往支离破碎,作者通过这部电影帮助大家找回那些逝去的记忆。 石山 Stone Mountain 杜海滨/中国/2006/123分钟/彩色/东北方言/纪录 在北京远郊的一处石山上,有一群来自东北的农民工,常年在这里从事开采石头的工作。老曹小曹老余老张便是其中的一支。 冬天来了,他们将这一年最后一块石头从山上开采出来,再用锤子錾子把之分成小块滚下山去。小曹的媳妇—-这座山上唯一的女性也是他们的厨师将先行回家,二人乘坐车的空闲游玩了天安门广场,他们看到了自己作品—-广场上的石头地板。 新的一年他们再次来到山上,开山凿石。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一块巨大的石头也被从山上开采出来,然而石头的质量不好,化为乌有。 专门来为大家做饭的老余的妻子不幸检查出子宫肌瘤,住院治疗。昂贵的手术费花去了老余去年一年的收入,希望又回到零点。 获奖展映: 2007年 釜山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07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伞 Umbrella 杜海滨/中国/2007/92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关注当下农民试图挣脱土地束缚的五段式纪录片,每一段前有导演的引言,以伞为若即若离的线索串联起来。 第一段:广东中山的制伞工厂里,不同年龄口音的农民工在辛勤的工作,有人在缝纫机上写着“坚持就是失败”。工厂内张贴的薪资调节通知单说明,他们的报酬并不高。 第二段:浙江的大型小商品市场里,农民出身的雨伞销售商与擦鞋女们的命运开始有了不同方向的可能。 第三段:上海,某面对大学生的招聘会上人头攒动,有一些学生在教室里进行毕业的准备,窗外阴雨绵绵,他们打着伞行色匆匆。 第四段:某部队中,新学员们有条不紊的训练、学习。驻地周围的景色看上去有些荒凉。 第五段:河南某地的麦子成熟了,然而村里却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土地曾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年轻一代如今只想脱离她。 获奖展映: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单元” 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 1428 1428 杜海滨/中国/2009/116分钟/彩色/川话/纪录 《1428》是一部以四川地震为主题的纪录片,四个阿拉伯数字指地震爆发具体时间,即2008年5月12日14 :28。2008年11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将斥资一万亿元(约1465亿美元)在未来三年内重建灾区。他在去年汶川发生地震后赶赴灾区,感受到灾难的悲痛,也目睹了诸多荒诞场景,因此用两个月的时间拍摄了这部电影。他采用多线条、全景加具体叙事的方式,聚焦汶川大地震后灾民的生活。这个纪录片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故事,但人物非常多,基本上是群像式的。 获奖展映: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地平线单元纪录片奖第28届法国环境影展 国际竞赛单元特别关注奖 少年*小趙 A Young Patriot 杜海滨/中国/2015/106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获奖展映: 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 评审团奖 第二十二届雪菲尔国际纪录片影展 第三十七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第三十八届亚美国际影展 第六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 第二十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第十四届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国际竞赛单元 第五十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IDF年度优秀纪录片大奖 我们梦见电影 We Dream of Movies 杜海滨/中国、韩国/2015/57分钟/彩色/汉语/纪录 二十年前曾经饰演贾樟柯《小武》男主角的王宏伟,如今还在青年导演的新片中担任角色;北影门口总聚集着群众演员,他们寻找当天的工作机会或今夜的容身之处;一个艺考班的学员们准备投入电影的考试,两位少女为在某首映式上见到偶像激动不已;一个小城市的放映员抱怨着电影的一切,他怀念的是以前的红色电影;一位刚入行的影评人参加了她的第一个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他们分享着各种梦想:发财,保持艺术独立性,一顿饱餐。 获奖展映:第十三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广阔天地”单元 釜山影展20周年特别企画单元 All_Home, Uncategorized, Wechat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