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22 黄树立 | 少年的私人影像信Walser 20/08/2022人文关怀伦理同志身份边缘人群边缘群体酷儿黄树立 “是的,很无力。顺其自然吧,其实顺其自然也是无力的表现。现在,我注视着生活,看它会把我推到什么地方。” 前段时间,来自中国的年轻导演黄树立凭借作品《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摘得了第75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最佳短片的桂冠。“我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幸运。”黄树立说道。在与我们的对话中,“幸运”一词被他频频提及,他平静地描述着一则事实,有关获奖,更有关人生。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海报 幸运的文化游荡者 1997年,黄树立出生于浙江温州。他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中长大。少时,母亲辞掉了工作,接送他往来于各种艺术类兴趣班之间,父亲偶尔抱怨,但也在默默地支持着他的梦想。在黄树立心中,这种抱怨是被爱意包裹着的担心,“父母为我承担了很多。所有幸运的背后,都是父母的付出。” 高中时期,黄树立便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因此,他选择了电影。这被黄树立视作一种“逃避”,它就像一条鲜为人知的通幽曲径,“是我用来逃避自己不想要的生活的一种方式。”18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前往纽约大学电影与电视学院,继续深造。 黄树立的自拍,摄于2021年 “然而,直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是一名职业导演。我还在努力,还在寻找。只能说到目前为止,电影,它是我最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黄树立说道。对于当下与未来、身份与职业,他保持敞开,“也许机缘巧合,我甚至未必将自己限定在电影行业。”自在开放的心态,折射出了黄树立无拘的人生视角,而这与他的多重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联。 一个抵达过多元文化的人,无疑是一个更为拥抱多样可能的人。高中毕业之后,黄树立基本每个假期都在国外度过,他再次说道:“我真的很幸运。”“文化游荡者”的概念或许恰合于黄树立的人生。“我曾在古巴短暂居住,之前,我在印度拍摄了一支短片,我还在瑞士拍过一支纪录片……我去了好多地方,我始终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这种好奇被他归结为“对‘异文化’的浪漫化想象”。然而,当他去到纽约、修读研究生课程,在异乡“定居”的日子反而令他产生了“向内看”、“往回看”的想法,对此,他说道:“我想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去看,往自己真正的‘家’去看。”若我们回溯《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创作契机,这种想要与家庭、父母沟通的念头,催生了之后的一切。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影片截图 镜头为笔,胶片为纸 由于新冠疫情暴发,黄树立从纽约回到了国内。“我其实一直在下意识地‘逃避’。从纽约回国后,是我成年以来第一次与父母长时间相处。在日常相处的细节里,我能感受到我们之间深深的疏离,但我并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去面对。”后来在和朋友们的聚会中聊起来,友人提议说,如果你想要坦诚地沟通,不如写一封信吧。黄树立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写信”。 “确立了这一想法之后,素材从何处而来?”黄树立解释道:“这一切都非常自然,它就这么发生了。”最初,黄树立只是购入了一只8毫米胶片相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玩儿。我一直有这个习惯,拿着相机记录生活。”就这么拍着拍着,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虽然他在后期阶段补充了一些镜头进去,但大多数的素材皆是自然而然的产物。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影片截图 一年多的拍摄、半年的后期剪辑,凝结为二十分钟的短片,“这支短片是我必须做的,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必要。”他说道。获奖之后,短片为人所乐道的除了丰盈的情感,还有一点便是胶片。在他的理解中,胶片之美在于它的物质性,“胶片是实体的东西。它像是生活中的一个礼物、一个纪念品,你能够触摸到它,你能够感觉到它的温度。” 除却对“实感”的迷恋,使用胶片创作这支短片,黄树立亦有其他考量。“因为这支短片代表着我看向了自己的爸妈,我很好奇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生活的样子。胶片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东西,它的影像特质能够令观众与那个年代建立联系。它是一种视觉记忆。” “对我来说,使用胶片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必要。”出于拍摄习惯、出于喜好实感、出于视觉记忆,镜头作笔、胶片为纸,黄树立写就了一封用情至深的“影像信”。若说胶片是生活中的一个礼物,《当我望向你的时候》或许亦是一个礼物,它被黄树立献给了父母,也代表着他对自己的一段人生,有了诚挚的交代。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影片截图 戛纳,并生的荣誉与漩涡 回忆起入围戛纳并获奖的经历,黄树立打趣地说道:“我之前只收到了入围戛纳的官方邮件,并不知道自己同时提名了酷儿棕榈奖。还是在国内的某个平台上,我自己刷到了入围片单。” 来到戛纳之后,黄树立基本每天都在观影,用他自己的话说,“疯狂看片”。这对他而言,这非常幸福。某一天下午,他照常观影,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的工作人员询问我是否能够出席今晚的颁奖典礼。他们说有一个strong reason,并且希望我能准时出席。” 按照黄树立原本的打算,他要去参加自己十足期待的晚宴,是凯特·温斯莱特在场的重要晚宴。于是,他计划先去典礼,然后尽快赶赴晚宴。出于这种想法,他穿了晚宴要求的非常正式的燕尾服,来到典礼现场之后才发觉,“别人都穿着随意,自己正式得仿佛前来领奖。” 获奖之后,采访纷至沓来,这一切当然令人倍感欣喜,然而,“那个晚宴我最终没能去成。挺遗憾的。”黄树立说道。既有畅快观影的满足、揽获奖项的荣耀,也有缺席晚宴的抱憾,正向与负向的人生感受,往往相伴相生,而戛纳为他带来的,也不只是荣誉、名声而已。 获奖后的黄树立 “得奖之后,你感受如何?”我们问道。黄树立说:“得奖第二天,我的影片已经被非法盗录了,低清模糊的资源、链接充斥着互联网,甚至被非法贩卖。很快,我影片的非法链接被发到了我的家族群里,我感到非常无力,非常抱歉,没想到我的电影会再次给父母亲人的生活造成困扰……”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其实直到现在,我都没感受到所谓获奖带来的喜悦吧。” 采访行将结束之际,我们问道:“如果能够规避混乱和麻烦,但需要你修改短片内容,你会考虑吗?”规避混乱、脱离漩涡,或许是一个美丽的诱惑。“不会,我尊重当时的自己。”黄树立说道。足够年轻、真诚、勇敢,再加上由实力与爱组成的幸运,他一定能够做到更多。“生活在继续,我还有很多故事要讲。” 是私人的,也是同源的 “如果没有被盗录,你打算以怎样的方式将它呈现给大众?” “我没有这个设想。真的。如果能够去到一些小范围的影展,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目前,《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在豆瓣上有三万多人标记,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我的片子以这样的方式找到了属于它更多的观众,可能也是它的幸运吧。” 黄树立摄影作品《New York, 2020》 “热度如此之高,你想过原因吗?” “我不知道。我只能说很感谢大家关注这么微小、私人的故事。很多人跟我分享他们的人生,这达成了我的创作初衷——将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连接在一起。” 关于问题的答案,一方面,“金棕榈”是毋庸置疑的桂冠 , 加之“中国”、“酷儿”、“首部”,这注定将黄树立推往信息烟尘的前端。另一方面,热度,源于共鸣。即使它微小、私人,却极具同源性——这片土地上的酷儿叙事。而在酷儿叙事之外,“同源性”还波及了另一个更能触达大众的方面——困境的流转,这关乎每一个人。 “我跟短片中那个租房子的女孩蛮像的。我们都在漂泊,都在寻找自己。我们都不知道去哪,我们的房租到期了,都要离开这里。”一种现实感,赤裸裸地呈现着。所有站在困境之中垂手而立的人,都能将短片中的经历与情愫映射到自己的身上。 黄树立摄影作品《Kenya, 2018》 “萦绕着一种无力感,对吗?” “是的,很无力。顺其自然吧,其实顺其自然也是无力的表现。现在,我注视着生活,看它会把我推到什么地方。” 在“困境”与“无力”之外,黄树立始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充满爱。“我看过太多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人。我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我每天也在面对很多恐惧。也许我们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一些力量,爱可能是一个答案。能够战胜恐惧的,或许只有爱。” 原文发布自iWeekly周末画报,非商业用途转载 All_Home, Uncategorized, Wechat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