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诗歌、电影眼:浅析纪录片《只有黎明在微笑》
陈家坪导演将镜头聚焦于导演周围的诗人、艺术家群体以及与他们的关系,聚焦不同代际之间的诗人境遇,聚焦身为诗人的导演自身生活和心路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全景式的当代中国诗人生存图景。
《隐入尘烟》之后,又一部深入西北故土的诚意之作来了
影片《百川东到海》讲述了独居沙漠边缘的小小少年小海,通过一次离奇的县城采风,偶然间触摸到社会的复杂,让他对家乡产生了新认知的故事。以写作为线索,通过诵读、构思,串联起他对“故土”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万玛才旦电影海外研究的方法
万玛才旦成为当代西藏面对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和互动的公众代表,他的崛起不仅标志着本土藏族题材电影的迅速发展,而且也成为世界电影视域下中国藏族影片的归类方法与中国藏族生活现状的文化空间表达。
FIRST独家!杜海滨:在铁路沿线找寻最初的少年小赵
我觉得一定避不开的就是电影史的学习,学习电影史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加深对电影整体脉络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就是要拍,只有拍起来你才会遇到真问题,电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纸上谈兵永远无法获得重要的、属于你的经验。
今夜,藏地影潮继续涌动,纪录片与独立电影失语
“藏地新浪潮”这个名字我第一次见到大概在2009年、2010年的时候,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做了一个我的作品展映,当时他们就用了一个“藏地新浪潮”的说法。大概2010年之后,因为松太加和拉华加的电影,国内也逐渐有了这样一个说法。我觉它是对藏地电影区别于以往的藏族电影总体的概括或称呼,这是关于创作方法上的概括,是对这样一个现象的概括。
陈翠梅:一个人怎么去讲自己的故事
陈翠梅 导演、作家。1978年10月9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马来西亚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2006年执导个人首部长片《爱情征服一切》 ,获第11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2021年6月,其第三部长片 《野蛮人入侵》 获第24届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其短片作品 《丹绒马林有棵树》
王晓振的虚荣心
王晓振在导演阐释里是这样说的:《情诗》这部电影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直到现在,我拍电影更多是为了追逐名利。在“电影艺术”这个游戏内我穷尽自己只是为了比别人玩得更“漂亮”一些,这一切跟“别人”有关,我希望摆脱这些。如果可以,我希望通过拍电影这件事离现在的自己远一点
影像活动作为性别与女权意识的实践空间
整体的方向是如何在一个熟人、人情社会网络中,有一个可以是相对中立,理性,有处事智慧的倡导性别意识、解决性骚扰问题的具体建议,并不是一个非常尖锐的批判性的声明。
为同志纪录片打持久战
范坡坡知道,同性恋题材曾被2008年发布的《广电总局关于重申电影审查标准的通知》列入“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内容”,需要被删减修改,但该规定早已在2010年被废止,他想不通《彩虹伴我心》被禁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