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弱势群体普遍失去话语权的时代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文

请将我们设置成?星标哦

纪录片《夜行人》通过对北京一个街头卖艺盲人——鲍家翔和她女儿明明生活的真实呈现——用克拉考尔的话说:“真实生活的庞杂信息的集合”,表现了社会转型期,边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悲凉命运。

片名之后,第一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罐罐的特写,远处约略可见匆匆过往的行人。罐沿,一只粗糙的手不停地在里头摸索着……镜头上摇,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这是盲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镜头奠定了全片的基调: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好象世界上所有的苦难都写在了这张脸上。

没有大喜大悲,没有轰轰烈烈,朴素的画面裹挟着巨大的附加信息,说不出的痛,不断撞击我们的灵魂,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导演黎小锋带着我们真正走进了这个盲人的内心世界。面对女儿,她有着无法诉说的无耐和厌倦。“压死完了,一了百了,真正压死了,我心里如释重负……”, “你以为谁都像我似的——奴隶……”,她觉得女儿对于她来说是个完完全全的负担、累赘,对女儿无奈,对自己的命运更无奈,她极力想摆脱这一切,骂女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你还嫌我倒霉慢吗?你怎么就不看我可怜呀……”这是她内心怨恨的发泄,是对社会对命运的控诉:双目失明,生活贫困,需要别人的照顾,谁知道她却要用残缺的一生来照顾别人。命运是如此的残酷!在鲍的身上我们看到在物质现实面前人性的挣扎和煎熬。鲍是真实的。理想与现实无法错合的齿轮扎在她心里,一次一次地刺伤她。

但她骨子里的善良,使她对收养来的女儿充满同情。她深切感到,自己对女儿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她说要上学,我又动心了……”,“你不上学谁要你……”,不管怎样,她还是希望女儿能学点知识,过上常人的日子,不要再像她那样辛苦。鲍在这里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在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闪烁。

纪录片展现给我们的鲍性格丰满,复杂多面。她热情,聪明,正直,善良,同时又非常理性和坚强。尽管女儿刚刚遭遇车祸,她仍然惦记着要上街挣钱——匆匆忙忙将几口冷饭囫囵吞下肚子,像往常一样,她又勉力和搭档来到街头,试图找到新的希望……她还想着明明上学的事,她还想打官司追回被骗走的钱,于是一再求助媒体,一再来到法院——虽然结果都是枉然。鲍坐在屋里破烂的一角,一遍又一遍拨着似乎永远打不通的电话。这是纪录片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画面,意味深长,给人凝重的思考……

纪录片揭露了“在不为人注意的生命旮旯里显在的和潜在的人性阴暗和文化危机”。这是一个弱势群体普遍失去话语权的时代。像鲍和她女儿,是被命名的一群,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她们却被排斥在文明体制之外,在社会和命运的夹缝中挣扎。

有人说:“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遗忘是我们这代人干得最彻底的一件事”,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过于沉重的生存压力,过于冷漠的城市生活,已经让我们对生命感到麻木,人性的光芒也日益蒙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的个体,我们都在无意中承担时代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生命脆弱的悲凉!

正如北野武所说过的电影的最好表现形式是默片,如果能在简单的行走、静坐中把意义表现出来,比台词,动作的效果更好。纪录片《夜行人》在冷静的叙述和朴素的画面蕴涵着对时代的批判,对人性的剖析,也因此显其厚重与质感。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个时代和社会的窗口。

雅斯贝尔斯发现:“只有当我们迈进边缘处境的那一刻,我们才能成为我们自己。”

记住了它就是记住了我们自己。

(詹丽琼: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CathayPlay影片均由导演授权,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跳转链接至《夜行人》多中国独立电影正版资源尽在 www.cathayplay.com

“银联卡支付”

网站支持银联信用卡和借记卡啦!!

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菜单栏“帮助”— —银行卡支付

——往期内容——

CathayPlay华语艺术电影

微信ID:Cathayplayfilm

微博:CathayPlay

豆瓣:CathayPlay.com

Ins:CathayPlayGlobal

Twitter:CathayPlay

Facebook:CathayPlay

投稿:submit@cathayplay.com

影片投递:copyright@cathayplay.com

合作|转载|影迷群加微信:CathayPlay

Cathayplay服务号

问题咨询请添加

Cathayplay粉丝群

粉丝群扫不进啦!添加上面
服务号私信:进群

长按或扫码关注

CathayPlay华语艺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