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晓鹏
编辑-Sahara
近日,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公布完整竞赛和展映片单,揽括三大竞赛单元和九个策展单元。影展将于5月6日至15日举办。开幕片为台湾导演洪淳修的新作《金门留念》。该片耗时七年拍摄三位金门居民,借以辐射两岸六十年的历史变迁。

(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主视觉)
作为华语世界规模最大的纪录片影展,本届影展将会首映多部两岸三地导演的新作,并推荐亚洲范围以及世界范围的佳作。其中,陈梓恒的《忧郁之岛》、黄信尧的新作《北将七》、草场地创作者胡三寿的《地洞》、唐菡的短片《Pink Mao》入围「亚洲视野竞赛」。国际竞赛单元则有横跨欧美非亚15部作品入选。台湾竞赛单元更不乏廖克发、李永超、曾文珍、江俊华等知名导演作品。
从策展而言,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在华语影展独树一帜,既有辐射不同话题的展映单元,又有焦点影人,焦点专题。本届影展焦点影人为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据官网介绍,他独创炭笔素描动画,创作了一系列「素描投影」动画短片;创作形式横跨绘画、影像、雕塑及剧场,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另一个重磅策展为:「必须虚构:后国族菲律宾纪录片的多样真实」的菲律宾国别专题,展映菲律宾自1980年代至近年共46部作品。据官方介绍,这批影片“经典与奇作并置,强调创作者以个人笔触和多样形式,描绘所见所闻所思,呈现无法以“国家”简化的多重面貌,加乘上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令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种族、地理,变得多义且多样。”

影展方面还有聚焦国际影像、档案与记忆创作、华语独立影像、纪录片探索、女性主义、公视回顾、特别展映等专题展映。入选的大陆作品有,李维的《尘默呼吸》(世界首映)、章梦奇的《蓝房子》、王我的《折腾》、李蔚然的《我在家中渐渐消失》、朱日坤的《海妖》。

本届影展,TIDF杰出贡献奖,被授予给了《纪录片:历史、美学、制作、伦理》作者、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及教育者李道明。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摘取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竞赛片单。
亚洲视野竞赛
Asian Vision Competition
注:因沿用官方用词,两岸中文译名会有所不同。
《206:记忆出土》
206: Unearthed

许喆宁
HEO Chul-nyung
韩国、泰国
South Korea, Thailand
朝鲜战争期间,超过100万韩国人失踪与被杀,大量埋藏在地下的遗骸至今还未发掘,导演的祖父也一同失踪。带着祖母留下的纪录,开始一段寻找失踪祖父的过程,也见证韩国历史发展的创伤。当焦黑的泥土溢出,埋著的骨头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到底真相距离有多远?
《我们一无所知的夜晚》
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

帕亚尔·卡帕迪亚
Payal KAPADIA
法国、印度
France, India
运动愈演愈烈之时,电影学院女学生“L”写下一封封书信,留给因家人反对、被分隔远方的跨种姓男友。过后,私密的信件在凌乱的宿舍被发现。当翻读着一句句在不安惶恐中书写的内心话,校园内彻夜的派对和思辩、恋人离别的挂念与想像等,逐一浮现眼前⋯⋯
长夜漫漫,印度年轻一辈期待的自由明天,何时会来临?
《步枪与背包》
A Rifle and a Bag
克里斯缇娜·汉斯、伊莎贝拉·里纳迪、阿莉亚·罗特
Cristina HANES, Isabella RINALDI, Arya ROTHE
印度、罗马尼亚、意大利、卡塔尔
India, Romania, Italy, Qatar
一对印度夫妇落脚于静谧乡间恬淡生活,一面期待第二胎即将诞生,一面苦恼大儿子无法入学。两人曾是纳萨尔毛派游击队员,过去参与武装叛乱,后因相爱选择投降当局,以新身份共组家庭。然而日常即政治,面对种姓制度和前共产党身份,隔阂显见于生活细节,无奈官僚体系消极处置,只为重新融入社会的平凡愿望,立命安身怎那么难?
《北将七》
A Silent Gaze

黄信尧
HUANG Hsin-yao
中国台湾
Taiwan
片名是台南北门、将军、七股三个靠海的乡名合称。自2009年起积累此地12年的生活记录,大量呈现大地万物空景与人类活动足迹,相互影响也相互独立,成为一种生活样态。凝结不动的摄影机注视,虽是连续镜头,又像静照瞬间。片中时间或许是当下,又或许是过去、未来的当下。而当下,又是谁的当下?
《忧郁之岛》
Blue Island

陈梓桓
CHAN Tze Woon
中国香港 、日本 、中国台湾
Hong Kong, Japan, Taiwan
《迷雾中的孩子》
Children of the Mist

何黎艳
HÀ LÊ Diễm
越南
Vietnam
琪与父母在云雾袅绕的越南山区务农度日,她对外界和成长充满好奇与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里盛行“抢婚”习俗,姊姊未成年就为人妻母,琪告诫自己别步上后尘,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却发现琪不见踪影。导演长期蹲点拍摄的摄影机既亲密又高度自持,呈现社会现实与纪录片伦理的复杂度,见证并陪伴女孩们成长与自觉的过程。
《如何改善世界》
How to Improve the World

阮纯诗
NGUYỄN Trinh Thi
越南
Vietnam
“你最早的记忆是声音还是图像?”年长男人回答:“我更倾向于声音。”并陈述了萨满的“吹耳仪式”以及村庄逐渐消逝的事物。透过两种对话、两种听觉及视觉经验,开展同族相异的文化记忆认知。本片以越南中部高地为背景,记录当地嘉莱族人(Jarai)的听觉文化、乐器、声音的感官感知,反映原住民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雅穆克围城日记》
Little Palestine, Diary of a Siege

阿布达拉.哈蒂柏
Abdallah AL-KHATIB
黎巴嫩、法国、卡塔尔
Lebanon, France, Qatar
2011年的叙利亚内战,炮火射持续射进该国首都南部的雅穆克,数千名巴勒斯坦难民聚居于此。围城后,居民生活无水电、无医疗,屡屡断粮,国际援助却不见踪影。生长于此的导演从围城起记录上万居民面对饥荒与生死的处境,孩童梦着麵包与死者,倖存者在尊严和残粮间协商,对居民来说,生命既是勇气与激情,也是虚无与恐惧。
《踊子》
Odoriko

奥谷洋一郎
OKUTANI Yoichiro
日本、美国、法国
Japan, United States, France
风光一时的脱衣舞无法抵挡时代潮流,如今只剩少数表演场地。踊子(舞娘)们带着沉重服装箱,穿过更衣室和舞台,在寥寥可数的观众面前表演。迷幻的表演开始,当舞者的身躯消失在黑暗时,即将消失的职业日常竟成为离愁。导演以极度贴身的观察式纪录,在DV磁带的朦胧质感下,深刻记录这个特殊行业的凄与美。
Pink Mao

唐菡
TANG Han
德国、中国
Germany, China
《移工曳影》
Ploy

普拉帕·吉瓦朗桑
Prapat JIWARANGSAN
新加坡、泰国
Singapore, Thailand
一位来自泰国名为波伊的外国籍劳工,在新加坡的“丛林妓院”里以性工作赚取所得,她所遭受的经验自白,与来自各国的劳工们相似,而从他们的视角看去,那些拥有绿意、充满欢笑的游憩之地,其实代表了不堪回首的记忆与讽刺假象。本片灵感来自于一本移工日记,透过视觉化的语汇,显影了这个社会不愿正视的真实面向。
《党要我们在一起》
Side by Side

李坡连
LY Polen
柬埔寨
Cambodia
1975年,红色高棉势力在柬埔寨进行大规模杀戮,吞噬了三百多万人的生命,也在幸存者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饥饿、贫穷,以及随时可能被消失的生活,在党的旨意下,单身男女也被迫与陌生人结婚,“我们怕死,所以我们假装爱着对方。”他们凭着记忆娓娓诉说道来,然而在极权灭亡后,这些“假面夫妻”又该何去何从?
《地洞》
The Burrows

胡三寿
HU Sanshou
中国
China
在老家,每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会为自己建一座坟墓。
2020年,在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给我外公外婆建造了他们期盼多年的坟墓。我是坟墓的设计者,建造者,拍摄者,我面对着它,仿佛面对着故乡的精神世界,它像地洞,建造与挖掘在永无休止地上演……
《东京狼人》
Tokyo Kurds

日向史有
HYUGA Fumiari
日本
Japan
一场冲突拉开序幕,大群中东面孔的群众爆发斗殴,为东京街头增添罕见景象。1990年代以降,两千多名库德族难民定居东京郊区,多数至今仍是非法移民。本片追随其中三名库德青年,呈现其工作与唸书之外的日常困境,在这难民身份认定极难的国度,国家与政府如何看待“他者”?当生活成为低限的生存,人们又该如何想像未来?
《我是透明的》
Transparent, I am.

村冈由梨
MURAOKA Yuri
日本
Japan
2020年,世界被迫改变,患有思觉失调症的导演写下一首反思今昔的诗。本片以此为底,融合8mm、16mm、家庭影像、手绘定格动画等不同媒介素材,辅以梦境日记式的呢喃旁白,拼贴出饱富张力和色彩的意识流,赤裸映照精神疾患奋力挣扎的狂乱和恐惧。导演自拍探问自身心境及周遭关系,即便状态依然忧伤,破碎之间却已见微光。
国际竞赛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千重焰火》
A Thousand Fires

萨伊德·塔吉.法鲁奇
Saeed TAJI FAROUKY
法国、瑞士、荷兰、巴勒斯坦
France,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State of Palestine
石油是现行重要能源之一,而在缅甸马圭,有着以手汲取原油并炼制的独特方式。本片历时五年观察制作,影像汇集居民围绕着石油的生活方式,呈现人性及生命轮转。炽热环境里臂膀留下的汗水、随着地洞而起抹去的泥浆、水面漂浮的浮油色泽、孩童面容上的妆容及翩舞的衣裳,目光所及之处,火焰不断生灭止息。
《兄弟时光》
Brotherhood

弗朗切斯科·蒙塔耶
Francesco MONTAGNER
捷克、义大利
Czech Republic, Italy
三兄弟与父亲居住在波士尼亚山区,以牧羊为生。奉伊斯兰萨拉菲教义为圭臬的父亲,与孩子的相处几乎仅剩严格的管教手段,恬静的山间日常蒙上一层禁制下的压抑与苦闷。当父亲因曾自愿参与叙利亚“圣战”遭判刑两年,却为儿子捎来忽焉而至的自由,面对成长的甜蜜、挫败、冲撞与想望,三兄弟各自又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咽喉密语》
By the Throat

艾菲、阿米尔
Effi & Amir
比利时
Belgium
国与国间存在着物理性的边界,但语言并非跨过这道藩篱就彻底改变。当说话口音不再等同于身分认同和国籍,单纯如“你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变得愈加複杂,母语可能成为对自己不利的条件,家与根的定义随之浮动。影片从发声的生理构造及语言学出发,检视语言与身分认同政治在全球人口流动下的荒谬与危险。
《胯下情事》
Crotch Stories

米莲·吉雅斯密
Myleine GUIARD-SCHMID
法国
France
生孩子只能和“痛”字做连结吗?生产过程中能否感觉欢愉?有没有其他隐藏版故事值得述说?本片由导演自身的疑问起头,访问多名助产士与经历过生产的女性,以十分亲密的方式探讨分娩与欲望之间的关係。精巧细致的真人定格动画与风格多元的手绘动画巧妙结合,重新转化女性身体的感觉经验。
《死亡之舞》
Danse Macabre

敦斯卡·彭西迪佛拉高、帕萨拉温·库松邦
Thunska PANSITTIVORAKUL, Phassarawin KULSOMBOON
泰国、德国
Thailand, Germany
一曲关于死亡的愤怒之歌。舞者身体的亲密接触、受性侵的女性肉体、遭谋害弃置的尸体、被侵犯的国家政(身)体,导演延续对泰国政治的关注,挖掘被人们遗忘、抹除的残酷历史:悬而未解的皇室暗杀事件、血腥政变、1976年屠杀事件……
以极具批判力道的影音素材,直击并哀悼当代艰难的政治处境。
《寂静的喧嚣》
Eat Your Catfish

亚当·艾森伯格、诺亚·阿米尔.阿卓曼、莎纳姆·图珊
Adam ISENBERG, Noah Amir ARJOMAND, Senem TÜZEN
美国、西班牙、土耳其
United States, Spain, Turkey
罹患渐冻人症的凯萨琳让儿子在轮椅上安装摄影机,记录在她面前发生却无法参与的人生。难以动弹的她以眼球控制机器发声,坚持尊严及自主意愿,与家人们保持对话并共同生活。然而,在伴侣与看护的眼里,她只是个爱找麻烦的病人。在女儿结婚前,凯萨琳写下遗言,写给儿女她的爱,和生命的琐碎再次协商。
《在言语之中》
In Flow of Words

伊莉安·艾斯特.博茨
Eliane Esther BOTS
荷兰
Netherlands
在法庭上,口译员只能平静地翻译一句句证词,任何情绪、感受、甚至曾经的亲身经历,皆丝毫不可渗入在专业中。前南斯拉夫内战中种族灭绝的惨痛,事隔二十多年,仍活生生地存留于受害家属、目击者那些亲口吐出的口供之间。让人震惊的词汇一字字被翻译吐出时,口译员内心埋藏的声音,是否永远无人知晓?
《抵抗的风景》
Landscapes of Resistance

玛塔.波皮沃达
Marta POPIVODA
塞尔维亚、德国、法国
Serbia, Germany, France
97岁的反法西斯斗士索妮亚曾经是南斯拉夫最早的女性游击队员之一,也是奥斯威辛抵抗组织的成员。聆听她的故事彷彿亲历着她过往的革命风景,诗意地凝视地景是对她的深深致意。而如今在欧洲日益高涨的法西斯主义下,她的记忆与电影工作者们对此的反抗,交织在噪起的虫鸣声当中。
《寻马记》
Looking for Horses

史提凡·帕夫洛维奇
Stefan PAVLOVIĆ
荷兰、波黑、法国
Netherlands, Bosnia and Herzegovina, France
湖心孤岛独居的老人,在波斯尼亚内战从军期间丧失大半听力;而波斯尼亚裔的导演,回到父母的故乡并在湖泊边寻找马儿,说话口吃的他,在这片陌生之地,以蹩脚的母语和老人沟通,摄影机似乎也成为友谊的催化剂。从鸡同鸭讲到比手画脚,不完整的语言和听力,似乎让彼此的心情与想法,更能倾诉与倾听。
《二○二○年的一场雨》
Rain in 2020

李永超
LEE Yong-chao
中国台湾、缅甸
Taiwan, Myanmar
导演以过去七年的纪录影像,映照一家人的今昔,也反映缅甸现况。2020年疫情扩大,阿典从翡翠矿场回到家裡,雨季时节,一场大雨使整个家里、社区浸泡在污水中;防疫的口罩湿了又风干,缅甸人民生活的困境,彷彿未能退去的混浊污水般,不知何时才看得到尽头。
《浪迹自由》
Soy Libre

罗荷.波堤耶
Laure PORTIER
法国、比利时
France, Belgium
身为姐姐的导演15年来记录着弟弟的成长,在非典型家庭中成长的他,渴望无条件的绝对自由,少年监狱出狱后,自我放逐于西班牙的海港城市,四处流连,甚至参与秘鲁街头运动。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充满着决绝与轻狂。时而是姊姊手持摄影机,时而是弟弟手机自拍,疏离又亲密的家庭电影,是对立也是对话。
《另一个我》
The Other One

弗朗西斯科·贝尔梅霍
Francisco BERMEJO
智利
Chile
在世界的尽头,孤寂老人离群索居于海边,有时沉浸书中享受安静思索,但有时为生活忙碌、喃喃不休,看似神秘的他其实并不孤单。一天,一头死亡白鲸被浪冲上岸,而老人才正阅读著梅尔维尔的经典之作《白鲸记》,是与鲸搏斗?还是内心剧场?影片以独特形式,呈现人们的内在真实。
《三分钟——超展开》
Three Minutes – A Lengthening

碧安卡·史帝格特
Bianca STIGTER
荷兰、英国
Netherlands, United Kingdom
1938年,一位年轻人回到出生地波兰纳谢尔斯克,拿着业馀摄影机拍摄旅游影像,这份胶卷在数十年后被意外发现,区区三分钟的片段,记录当时犹太居民面对摄影机的好奇。几年后,小镇遭到大屠杀,导演聚焦于这份浩劫之前唯一动态影像,透过海伦娜·宝汉·卡特的旁白,抽丝剥茧地将之停格与放大,延伸调查与研究,历史转而起死回生。
《维也纳——家庭故事》
Weiyena – The Long March Home

赵维纳、朱迪思·本尼迪克
Weina ZHAO, Judith BENEDIKT
奥地利
Austria
奥地利长大的华人女孩,为追寻家族历史,逐步刨入被近代中国遗忘的历史与伤痛。年年与父母回到中国探望祖父母的她,偶然发现外曾祖父曾从事左翼话剧与电影。她一方面追探上海黄金时代的电影事业,一方面也对比了父系祖先的贫农家庭,在明白WG与家族伤痛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历史如何成为世代的伤痕。
《津德尔日常纪事》
Zinder

艾莎.麦基
Aicha MACKY
尼日尔、法国、德国
Niger, France, Germany
在尼日尔的津德尔镇,一个名为卡拉卡拉的贫民区曾经是麻风病疫区,如今盛行黑帮文化。一群年轻男性试图摆脱暴力循环,以健身展现雄风,齐力合作以卖油共生,努力养家活口。在看似极度男性的帮派社群中,却也蕴含着高度的性别包容;出生于此的女导演深情地凝视小镇日常,见证并记录下他们逐步形成“身分”的过程。
台湾竞赛
Taiwan Competition
《K的房间——关于世界的创造与毁灭 》
K’s Room –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洪玮伶
HUNG Wei-lin
1960年出版的《新英文法》是台湾畅销至今的文法书之一,也是当时青年学习英文、通往新世界的入口,而作者柯旗化却先后因左倾思想及戒严时期叛乱罪入狱长达十七年。本片提取书中文法例句,以密码解读方式描绘狱中作者精神世界,在念读英文、家书和档案影像拼贴间,回应戒严时期国家、边界及个人关系。
《二○二○年的一场雨》
Rain in 2020

李永超
LEE Yong-chao
中国台湾、缅甸
Taiwan, Myanmar
导演以过去七年的纪录影像,映照一家人的今昔,也反映缅甸现况。2020年疫情扩大,阿典从翡翠矿场回到家裡,雨季时节,一场大雨使整个家里、社区浸泡在污水中;防疫的口罩湿了又风干,缅甸人民生活的困境,彷彿未能退去的混浊污水般,不知何时才看得到尽头。
《未泯》
A Rolling Stone

叶家辰
YEH Chia-chen
笔名“未泯”的罗义皇,在城市生活与创作。未泯身上有37把钥匙,笑称每次回老家都要“设计自己的逃亡路线”,方向感不好的他有时连回家都会迷路。二次入狱时,他拿了座林荣三文学奖,但并不是每把钥匙都能开启正确的门。在未泯身上,“未泯”的又是什么?本片以镜头记录作家生命的迷茫、甜蜜与和解。
《布洛卡区》
Broca’s Aphasia

苏明彦
SU Ming-yen
在一栋曾经位于城中区的老旅馆,每天停泊卸载着许多秘密。这些秘密落下号码,便永远留在建筑里,没有人知道。但287特别不同,除了把无处释放的情感藏在这栋老旅馆中,也留存在与情人拥有最多美好记忆、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多年后,老旅馆搬迁,千百年的宫殿也因一把无名野火烧毁,秘密随之飞灰烟灭。
《北将七》
A Silent Gaze

黄信尧
HUANG Hsin-yao
中国台湾
Taiwan
片名是台南北门、将军、七股三个靠海的乡名合称。自2009年起积累此地12年的生活记录,大量呈现大地万物空景与人类活动足迹,相互影响也相互独立,成为一种生活样态。凝结不动的摄影机注视,虽是连续镜头,又像静照瞬间。片中时间或许是当下,又或许是过去、未来的当下。而当下,又是谁的当下?
《岛.国》
The Islands

江伟华
CHIANG Wei-hua
曾经的冷战前线,是他在地方政治工作的再出发,或闪避台北严峻争斗的舒适圈?过去的嘈杂激动状似远去,幽暗的碉堡深处却传来声响。
《事件现场制造》
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s

许哲瑜
HSU Che-yu
法国、中国台湾
France, Taiwan
美籍台裔作家江南在1984年于自宅遭枪杀,而当年开枪的杀手吴敦,获赦出狱后,以制片人身分成立电影公司并拍摄多部武侠片。本片重返过往吴敦曾使用、现已废弃的电影制片厂拍摄武侠片段,并与刑案现场负责鉴识扫描工程的团队合作制作动画,由演员、3D扫描团队共同重现其工作场景。
《彼岸》
Crossing’s End

施佑伦
SHIH Yu-lun
面对无可回复的现场、晦暗不明的疑点,科学与司法该如何相互辩证?十多年前冬夜,一场分手谈判的意外反控他们涉嫌杀人,一卷翻供录音带的出现,目击证人的证词反覆,累世因果的轮回足以交代案情?冤狱平反协会决定展开救援……
本片记录因命案而牵连的两个家庭,呈现生命困境中的苦痛、坚韧及信念。
《金门留念》
Remember Me

洪淳修
HUNG Chun-hsiu
一个因国共战争流离失所的金门男孩,一个对蒋经国又爱又恨的台湾军官,一个追寻台湾梦的女孩——一座岛,三个人,见证两岸一甲子的历史变迁。战地前线老相馆墙上,泛黄照片中每一张青春的脸,才是这出历史剧的主演。青天白日满地红,青春没有百日红,战事已歇,青春亦远,唯有金门故事,堪可留念。
《逃跑的人》
The Lucky Woman

曾文珍
TSENG Wen-chen
草云付了八千美金仲介费,从越南来到台湾工作。三年合约到期前,她选择逃跑,另一位维兴也是如此,逃是为赚取更多钱,还是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本片透过越南籍劳工的现身说法呈现逃逸外国籍劳工的生命处境,他们抛开合法身分,铤而走险在外工作,在台湾穷尽青春,试图为家人挣得更好生活,也为自己改变未来命运。
《庭中有奇树》
Kaohsiung City, Yancheng District, Fubei Rd., No.31

曾威量
CHIANG Wei-liang
残旧大楼里,隐含着被遗忘的面容。萎靡破落中,无声的凝望是具有韧性的生活质地。破败的庭院,一株雀榕于破岩盘根蔚绿,但无人知晓烈火将袭。
《捕鳗的人》
The Catch

许哲嘉
HSU Che-chia
中国台湾、日本、韩国
Taiwan, Japan, South Korea
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来自台湾东部的阿美族人群聚在宜兰的兰阳溪出海口,捕捞当年亚洲首批出现的鳗鱼苗,临时搭建的工寮聚落就是他们的临时家园。深夜里,捕鳗人下海捕捞高价鱼苗,现实的生存挑战除了强劲东北季风与海流导致的落海危机,还有在地帮派的挑衅骚扰、身处捕鳗产业底层所承担的价格风险。
《野番茄》
Taste of Wild Tomato

廖克发
LAU Kek-huat
《恶人之煞》
The Bad Man

李永超
LEE Yong-chao
缅甸是世界上内战最久的国家,历时七十多年的战争持续至今。克钦独立军是与缅甸军政府对立最深的少数民族,过去因分离运动而长期遭到镇压。本片记录曾为克钦独立军的一名小兵,从懵懂无知的青年变成把杀戳当作儿戏般谈笑的恶人。他对着摄影机细数不为人知的过去及自己都未知的将来,也记录了当下。
《绿色牢笼》
Green Jail

黄胤毓
HUANG Yin-yu
中国台湾、法国、日本
Taiwan, Japan, France
位于冲绳边陲的西表岛,二战前曾是恶名昭彰的矿坑之岛,又称绿色牢笼。来自九州、冲绳与殖民地台湾、朝鲜等地的矿工,在这座热带岛屿度过高压管理下的艰困生活。桥间良子在十岁时便被担任召募人的养父带来这里,今已年逾90岁,在她人生晚年独居生活与独白中,看见不愿回溯的记忆和一个悲伤心灵。
展映单元
《尘默呼吸》
Silence in the Dust
李维
LI Wei
中国、法国、新加坡、美国
China, France, Singapore, America
大章年轻时到城里的石英粉厂打工,在多年的艰苦劳动后,被诊断出尘肺病末期。他回到中国西南的山区老家,长期卧病在床,倚靠年迈的父母照顾。而三个还未懂事的孩子,在游戏之余会到父亲床前,以按摩舒缓病痛,认真的脸庞上透露着无邪天真。大章的生活不会再有改变或期待,但孩子或许会问:生活是什么?
*以上信息图片编辑整理自TIDF官网、豆瓣。
完整片单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官方手册。提取码: cq8n
整理-晓鹏
编辑-Sahara
近日,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公布完整竞赛和展映片单,揽括三大竞赛单元和九个策展单元。影展将于5月6日至15日举办。开幕片为台湾导演洪淳修的新作《金门留念》。该片耗时七年拍摄三位金门居民,借以辐射两岸六十年的历史变迁。

(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主视觉)
作为华语世界规模最大的纪录片影展,本届影展将会首映多部两岸三地导演的新作,并推荐亚洲范围以及世界范围的佳作。其中,陈梓恒的《忧郁之岛》、黄信尧的新作《北将七》、草场地创作者胡三寿的《地洞》、唐菡的短片《Pink Mao》入围「亚洲视野竞赛」。国际竞赛单元则有横跨欧美非亚15部作品入选。台湾竞赛单元更不乏廖克发、李永超、曾文珍、江俊华等知名导演作品。
从策展而言,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在华语影展独树一帜,既有辐射不同话题的展映单元,又有焦点影人,焦点专题。本届影展焦点影人为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据官网介绍,他独创炭笔素描动画,创作了一系列「素描投影」动画短片;创作形式横跨绘画、影像、雕塑及剧场,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另一个重磅策展为:「必须虚构:后国族菲律宾纪录片的多样真实」的菲律宾国别专题,展映菲律宾自1980年代至近年共46部作品。据官方介绍,这批影片“经典与奇作并置,强调创作者以个人笔触和多样形式,描绘所见所闻所思,呈现无法以“国家”简化的多重面貌,加乘上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令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种族、地理,变得多义且多样。”

影展方面还有聚焦国际影像、档案与记忆创作、华语独立影像、纪录片探索、女性主义、公视回顾、特别展映等专题展映。入选的大陆作品有,李维的《尘默呼吸》(世界首映)、章梦奇的《蓝房子》、王我的《折腾》、李蔚然的《我在家中渐渐消失》、朱日坤的《海妖》。

本届影展,TIDF杰出贡献奖,被授予给了《纪录片:历史、美学、制作、伦理》作者、纪录片创作者、研究者及教育者李道明。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摘取第13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竞赛片单。
亚洲视野竞赛
Asian Vision Competition
注:因沿用官方用词,两岸中文译名会有所不同。
《206:记忆出土》
206: Unearthed

许喆宁
HEO Chul-nyung
韩国、泰国
South Korea, Thailand
朝鲜战争期间,超过100万韩国人失踪与被杀,大量埋藏在地下的遗骸至今还未发掘,导演的祖父也一同失踪。带着祖母留下的纪录,开始一段寻找失踪祖父的过程,也见证韩国历史发展的创伤。当焦黑的泥土溢出,埋著的骨头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到底真相距离有多远?
《我们一无所知的夜晚》
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

帕亚尔·卡帕迪亚
Payal KAPADIA
法国、印度
France, India
运动愈演愈烈之时,电影学院女学生“L”写下一封封书信,留给因家人反对、被分隔远方的跨种姓男友。过后,私密的信件在凌乱的宿舍被发现。当翻读着一句句在不安惶恐中书写的内心话,校园内彻夜的派对和思辩、恋人离别的挂念与想像等,逐一浮现眼前⋯⋯
长夜漫漫,印度年轻一辈期待的自由明天,何时会来临?
《步枪与背包》
A Rifle and a Bag
克里斯缇娜·汉斯、伊莎贝拉·里纳迪、阿莉亚·罗特
Cristina HANES, Isabella RINALDI, Arya ROTHE
印度、罗马尼亚、意大利、卡塔尔
India, Romania, Italy, Qatar
一对印度夫妇落脚于静谧乡间恬淡生活,一面期待第二胎即将诞生,一面苦恼大儿子无法入学。两人曾是纳萨尔毛派游击队员,过去参与武装叛乱,后因相爱选择投降当局,以新身份共组家庭。然而日常即政治,面对种姓制度和前共产党身份,隔阂显见于生活细节,无奈官僚体系消极处置,只为重新融入社会的平凡愿望,立命安身怎那么难?
《北将七》
A Silent Gaze

黄信尧
HUANG Hsin-yao
中国台湾
Taiwan
片名是台南北门、将军、七股三个靠海的乡名合称。自2009年起积累此地12年的生活记录,大量呈现大地万物空景与人类活动足迹,相互影响也相互独立,成为一种生活样态。凝结不动的摄影机注视,虽是连续镜头,又像静照瞬间。片中时间或许是当下,又或许是过去、未来的当下。而当下,又是谁的当下?
《忧郁之岛》
Blue Island

陈梓桓
CHAN Tze Woon
中国香港 、日本 、中国台湾
Hong Kong, Japan, Taiwan
《迷雾中的孩子》
Children of the Mist

何黎艳
HÀ LÊ Diễm
越南
Vietnam
琪与父母在云雾袅绕的越南山区务农度日,她对外界和成长充满好奇与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里盛行“抢婚”习俗,姊姊未成年就为人妻母,琪告诫自己别步上后尘,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却发现琪不见踪影。导演长期蹲点拍摄的摄影机既亲密又高度自持,呈现社会现实与纪录片伦理的复杂度,见证并陪伴女孩们成长与自觉的过程。
《如何改善世界》
How to Improve the World

阮纯诗
NGUYỄN Trinh Thi
越南
Vietnam
“你最早的记忆是声音还是图像?”年长男人回答:“我更倾向于声音。”并陈述了萨满的“吹耳仪式”以及村庄逐渐消逝的事物。透过两种对话、两种听觉及视觉经验,开展同族相异的文化记忆认知。本片以越南中部高地为背景,记录当地嘉莱族人(Jarai)的听觉文化、乐器、声音的感官感知,反映原住民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雅穆克围城日记》
Little Palestine, Diary of a Siege

阿布达拉.哈蒂柏
Abdallah AL-KHATIB
黎巴嫩、法国、卡塔尔
Lebanon, France, Qatar
2011年的叙利亚内战,炮火射持续射进该国首都南部的雅穆克,数千名巴勒斯坦难民聚居于此。围城后,居民生活无水电、无医疗,屡屡断粮,国际援助却不见踪影。生长于此的导演从围城起记录上万居民面对饥荒与生死的处境,孩童梦着麵包与死者,倖存者在尊严和残粮间协商,对居民来说,生命既是勇气与激情,也是虚无与恐惧。
《踊子》
Odoriko

奥谷洋一郎
OKUTANI Yoichiro
日本、美国、法国
Japan, United States, France
风光一时的脱衣舞无法抵挡时代潮流,如今只剩少数表演场地。踊子(舞娘)们带着沉重服装箱,穿过更衣室和舞台,在寥寥可数的观众面前表演。迷幻的表演开始,当舞者的身躯消失在黑暗时,即将消失的职业日常竟成为离愁。导演以极度贴身的观察式纪录,在DV磁带的朦胧质感下,深刻记录这个特殊行业的凄与美。
Pink Mao

唐菡
TANG Han
德国、中国
Germany, China
《移工曳影》
Ploy

普拉帕·吉瓦朗桑
Prapat JIWARANGSAN
新加坡、泰国
Singapore, Thailand
一位来自泰国名为波伊的外国籍劳工,在新加坡的“丛林妓院”里以性工作赚取所得,她所遭受的经验自白,与来自各国的劳工们相似,而从他们的视角看去,那些拥有绿意、充满欢笑的游憩之地,其实代表了不堪回首的记忆与讽刺假象。本片灵感来自于一本移工日记,透过视觉化的语汇,显影了这个社会不愿正视的真实面向。
《党要我们在一起》
Side by Side

李坡连
LY Polen
柬埔寨
Cambodia
1975年,红色高棉势力在柬埔寨进行大规模杀戮,吞噬了三百多万人的生命,也在幸存者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饥饿、贫穷,以及随时可能被消失的生活,在党的旨意下,单身男女也被迫与陌生人结婚,“我们怕死,所以我们假装爱着对方。”他们凭着记忆娓娓诉说道来,然而在极权灭亡后,这些“假面夫妻”又该何去何从?
《地洞》
The Burrows

胡三寿
HU Sanshou
中国
China
在老家,每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会为自己建一座坟墓。
2020年,在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给我外公外婆建造了他们期盼多年的坟墓。我是坟墓的设计者,建造者,拍摄者,我面对着它,仿佛面对着故乡的精神世界,它像地洞,建造与挖掘在永无休止地上演……
《东京狼人》
Tokyo Kurds

日向史有
HYUGA Fumiari
日本
Japan
一场冲突拉开序幕,大群中东面孔的群众爆发斗殴,为东京街头增添罕见景象。1990年代以降,两千多名库德族难民定居东京郊区,多数至今仍是非法移民。本片追随其中三名库德青年,呈现其工作与唸书之外的日常困境,在这难民身份认定极难的国度,国家与政府如何看待“他者”?当生活成为低限的生存,人们又该如何想像未来?
《我是透明的》
Transparent, I am.

村冈由梨
MURAOKA Yuri
日本
Japan
2020年,世界被迫改变,患有思觉失调症的导演写下一首反思今昔的诗。本片以此为底,融合8mm、16mm、家庭影像、手绘定格动画等不同媒介素材,辅以梦境日记式的呢喃旁白,拼贴出饱富张力和色彩的意识流,赤裸映照精神疾患奋力挣扎的狂乱和恐惧。导演自拍探问自身心境及周遭关系,即便状态依然忧伤,破碎之间却已见微光。
国际竞赛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千重焰火》
A Thousand Fires

萨伊德·塔吉.法鲁奇
Saeed TAJI FAROUKY
法国、瑞士、荷兰、巴勒斯坦
France, Switzerland, Netherlands, State of Palestine
石油是现行重要能源之一,而在缅甸马圭,有着以手汲取原油并炼制的独特方式。本片历时五年观察制作,影像汇集居民围绕着石油的生活方式,呈现人性及生命轮转。炽热环境里臂膀留下的汗水、随着地洞而起抹去的泥浆、水面漂浮的浮油色泽、孩童面容上的妆容及翩舞的衣裳,目光所及之处,火焰不断生灭止息。
《兄弟时光》
Brotherhood

弗朗切斯科·蒙塔耶
Francesco MONTAGNER
捷克、义大利
Czech Republic, Italy
三兄弟与父亲居住在波士尼亚山区,以牧羊为生。奉伊斯兰萨拉菲教义为圭臬的父亲,与孩子的相处几乎仅剩严格的管教手段,恬静的山间日常蒙上一层禁制下的压抑与苦闷。当父亲因曾自愿参与叙利亚“圣战”遭判刑两年,却为儿子捎来忽焉而至的自由,面对成长的甜蜜、挫败、冲撞与想望,三兄弟各自又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咽喉密语》
By the Throat

艾菲、阿米尔
Effi & Amir
比利时
Belgium
国与国间存在着物理性的边界,但语言并非跨过这道藩篱就彻底改变。当说话口音不再等同于身分认同和国籍,单纯如“你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变得愈加複杂,母语可能成为对自己不利的条件,家与根的定义随之浮动。影片从发声的生理构造及语言学出发,检视语言与身分认同政治在全球人口流动下的荒谬与危险。
《胯下情事》
Crotch Stories

米莲·吉雅斯密
Myleine GUIARD-SCHMID
法国
France
生孩子只能和“痛”字做连结吗?生产过程中能否感觉欢愉?有没有其他隐藏版故事值得述说?本片由导演自身的疑问起头,访问多名助产士与经历过生产的女性,以十分亲密的方式探讨分娩与欲望之间的关係。精巧细致的真人定格动画与风格多元的手绘动画巧妙结合,重新转化女性身体的感觉经验。
《死亡之舞》
Danse Macabre

敦斯卡·彭西迪佛拉高、帕萨拉温·库松邦
Thunska PANSITTIVORAKUL, Phassarawin KULSOMBOON
泰国、德国
Thailand, Germany
一曲关于死亡的愤怒之歌。舞者身体的亲密接触、受性侵的女性肉体、遭谋害弃置的尸体、被侵犯的国家政(身)体,导演延续对泰国政治的关注,挖掘被人们遗忘、抹除的残酷历史:悬而未解的皇室暗杀事件、血腥政变、1976年屠杀事件……
以极具批判力道的影音素材,直击并哀悼当代艰难的政治处境。
《寂静的喧嚣》
Eat Your Catfish

亚当·艾森伯格、诺亚·阿米尔.阿卓曼、莎纳姆·图珊
Adam ISENBERG, Noah Amir ARJOMAND, Senem TÜZEN
美国、西班牙、土耳其
United States, Spain, Turkey
罹患渐冻人症的凯萨琳让儿子在轮椅上安装摄影机,记录在她面前发生却无法参与的人生。难以动弹的她以眼球控制机器发声,坚持尊严及自主意愿,与家人们保持对话并共同生活。然而,在伴侣与看护的眼里,她只是个爱找麻烦的病人。在女儿结婚前,凯萨琳写下遗言,写给儿女她的爱,和生命的琐碎再次协商。
《在言语之中》
In Flow of Words

伊莉安·艾斯特.博茨
Eliane Esther BOTS
荷兰
Netherlands
在法庭上,口译员只能平静地翻译一句句证词,任何情绪、感受、甚至曾经的亲身经历,皆丝毫不可渗入在专业中。前南斯拉夫内战中种族灭绝的惨痛,事隔二十多年,仍活生生地存留于受害家属、目击者那些亲口吐出的口供之间。让人震惊的词汇一字字被翻译吐出时,口译员内心埋藏的声音,是否永远无人知晓?
《抵抗的风景》
Landscapes of Resistance

玛塔.波皮沃达
Marta POPIVODA
塞尔维亚、德国、法国
Serbia, Germany, France
97岁的反法西斯斗士索妮亚曾经是南斯拉夫最早的女性游击队员之一,也是奥斯威辛抵抗组织的成员。聆听她的故事彷彿亲历着她过往的革命风景,诗意地凝视地景是对她的深深致意。而如今在欧洲日益高涨的法西斯主义下,她的记忆与电影工作者们对此的反抗,交织在噪起的虫鸣声当中。
《寻马记》
Looking for Horses

史提凡·帕夫洛维奇
Stefan PAVLOVIĆ
荷兰、波黑、法国
Netherlands, Bosnia and Herzegovina, France
湖心孤岛独居的老人,在波斯尼亚内战从军期间丧失大半听力;而波斯尼亚裔的导演,回到父母的故乡并在湖泊边寻找马儿,说话口吃的他,在这片陌生之地,以蹩脚的母语和老人沟通,摄影机似乎也成为友谊的催化剂。从鸡同鸭讲到比手画脚,不完整的语言和听力,似乎让彼此的心情与想法,更能倾诉与倾听。
《二○二○年的一场雨》
Rain in 2020

李永超
LEE Yong-chao
中国台湾、缅甸
Taiwan, Myanmar
导演以过去七年的纪录影像,映照一家人的今昔,也反映缅甸现况。2020年疫情扩大,阿典从翡翠矿场回到家裡,雨季时节,一场大雨使整个家里、社区浸泡在污水中;防疫的口罩湿了又风干,缅甸人民生活的困境,彷彿未能退去的混浊污水般,不知何时才看得到尽头。
《浪迹自由》
Soy Libre

罗荷.波堤耶
Laure PORTIER
法国、比利时
France, Belgium
身为姐姐的导演15年来记录着弟弟的成长,在非典型家庭中成长的他,渴望无条件的绝对自由,少年监狱出狱后,自我放逐于西班牙的海港城市,四处流连,甚至参与秘鲁街头运动。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充满着决绝与轻狂。时而是姊姊手持摄影机,时而是弟弟手机自拍,疏离又亲密的家庭电影,是对立也是对话。
《另一个我》
The Other One

弗朗西斯科·贝尔梅霍
Francisco BERMEJO
智利
Chile
在世界的尽头,孤寂老人离群索居于海边,有时沉浸书中享受安静思索,但有时为生活忙碌、喃喃不休,看似神秘的他其实并不孤单。一天,一头死亡白鲸被浪冲上岸,而老人才正阅读著梅尔维尔的经典之作《白鲸记》,是与鲸搏斗?还是内心剧场?影片以独特形式,呈现人们的内在真实。
《三分钟——超展开》
Three Minutes – A Lengthening

碧安卡·史帝格特
Bianca STIGTER
荷兰、英国
Netherlands, United Kingdom
1938年,一位年轻人回到出生地波兰纳谢尔斯克,拿着业馀摄影机拍摄旅游影像,这份胶卷在数十年后被意外发现,区区三分钟的片段,记录当时犹太居民面对摄影机的好奇。几年后,小镇遭到大屠杀,导演聚焦于这份浩劫之前唯一动态影像,透过海伦娜·宝汉·卡特的旁白,抽丝剥茧地将之停格与放大,延伸调查与研究,历史转而起死回生。
《维也纳——家庭故事》
Weiyena – The Long March Home

赵维纳、朱迪思·本尼迪克
Weina ZHAO, Judith BENEDIKT
奥地利
Austria
奥地利长大的华人女孩,为追寻家族历史,逐步刨入被近代中国遗忘的历史与伤痛。年年与父母回到中国探望祖父母的她,偶然发现外曾祖父曾从事左翼话剧与电影。她一方面追探上海黄金时代的电影事业,一方面也对比了父系祖先的贫农家庭,在明白WG与家族伤痛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历史如何成为世代的伤痕。
《津德尔日常纪事》
Zinder

艾莎.麦基
Aicha MACKY
尼日尔、法国、德国
Niger, France, Germany
在尼日尔的津德尔镇,一个名为卡拉卡拉的贫民区曾经是麻风病疫区,如今盛行黑帮文化。一群年轻男性试图摆脱暴力循环,以健身展现雄风,齐力合作以卖油共生,努力养家活口。在看似极度男性的帮派社群中,却也蕴含着高度的性别包容;出生于此的女导演深情地凝视小镇日常,见证并记录下他们逐步形成“身分”的过程。
台湾竞赛
Taiwan Competition
《K的房间——关于世界的创造与毁灭 》
K’s Room –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洪玮伶
HUNG Wei-lin
1960年出版的《新英文法》是台湾畅销至今的文法书之一,也是当时青年学习英文、通往新世界的入口,而作者柯旗化却先后因左倾思想及戒严时期叛乱罪入狱长达十七年。本片提取书中文法例句,以密码解读方式描绘狱中作者精神世界,在念读英文、家书和档案影像拼贴间,回应戒严时期国家、边界及个人关系。
《二○二○年的一场雨》
Rain in 2020

李永超
LEE Yong-chao
中国台湾、缅甸
Taiwan, Myanmar
导演以过去七年的纪录影像,映照一家人的今昔,也反映缅甸现况。2020年疫情扩大,阿典从翡翠矿场回到家裡,雨季时节,一场大雨使整个家里、社区浸泡在污水中;防疫的口罩湿了又风干,缅甸人民生活的困境,彷彿未能退去的混浊污水般,不知何时才看得到尽头。
《未泯》
A Rolling Stone

叶家辰
YEH Chia-chen
笔名“未泯”的罗义皇,在城市生活与创作。未泯身上有37把钥匙,笑称每次回老家都要“设计自己的逃亡路线”,方向感不好的他有时连回家都会迷路。二次入狱时,他拿了座林荣三文学奖,但并不是每把钥匙都能开启正确的门。在未泯身上,“未泯”的又是什么?本片以镜头记录作家生命的迷茫、甜蜜与和解。
《布洛卡区》
Broca’s Aphasia

苏明彦
SU Ming-yen
在一栋曾经位于城中区的老旅馆,每天停泊卸载着许多秘密。这些秘密落下号码,便永远留在建筑里,没有人知道。但287特别不同,除了把无处释放的情感藏在这栋老旅馆中,也留存在与情人拥有最多美好记忆、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多年后,老旅馆搬迁,千百年的宫殿也因一把无名野火烧毁,秘密随之飞灰烟灭。
《北将七》
A Silent Gaze

黄信尧
HUANG Hsin-yao
中国台湾
Taiwan
片名是台南北门、将军、七股三个靠海的乡名合称。自2009年起积累此地12年的生活记录,大量呈现大地万物空景与人类活动足迹,相互影响也相互独立,成为一种生活样态。凝结不动的摄影机注视,虽是连续镜头,又像静照瞬间。片中时间或许是当下,又或许是过去、未来的当下。而当下,又是谁的当下?
《岛.国》
The Islands

江伟华
CHIANG Wei-hua
曾经的冷战前线,是他在地方政治工作的再出发,或闪避台北严峻争斗的舒适圈?过去的嘈杂激动状似远去,幽暗的碉堡深处却传来声响。
《事件现场制造》
The Making of Crime Scenes

许哲瑜
HSU Che-yu
法国、中国台湾
France, Taiwan
美籍台裔作家江南在1984年于自宅遭枪杀,而当年开枪的杀手吴敦,获赦出狱后,以制片人身分成立电影公司并拍摄多部武侠片。本片重返过往吴敦曾使用、现已废弃的电影制片厂拍摄武侠片段,并与刑案现场负责鉴识扫描工程的团队合作制作动画,由演员、3D扫描团队共同重现其工作场景。
《彼岸》
Crossing’s End

施佑伦
SHIH Yu-lun
面对无可回复的现场、晦暗不明的疑点,科学与司法该如何相互辩证?十多年前冬夜,一场分手谈判的意外反控他们涉嫌杀人,一卷翻供录音带的出现,目击证人的证词反覆,累世因果的轮回足以交代案情?冤狱平反协会决定展开救援……
本片记录因命案而牵连的两个家庭,呈现生命困境中的苦痛、坚韧及信念。
《金门留念》
Remember Me

洪淳修
HUNG Chun-hsiu
一个因国共战争流离失所的金门男孩,一个对蒋经国又爱又恨的台湾军官,一个追寻台湾梦的女孩——一座岛,三个人,见证两岸一甲子的历史变迁。战地前线老相馆墙上,泛黄照片中每一张青春的脸,才是这出历史剧的主演。青天白日满地红,青春没有百日红,战事已歇,青春亦远,唯有金门故事,堪可留念。
《逃跑的人》
The Lucky Woman

曾文珍
TSENG Wen-chen
草云付了八千美金仲介费,从越南来到台湾工作。三年合约到期前,她选择逃跑,另一位维兴也是如此,逃是为赚取更多钱,还是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本片透过越南籍劳工的现身说法呈现逃逸外国籍劳工的生命处境,他们抛开合法身分,铤而走险在外工作,在台湾穷尽青春,试图为家人挣得更好生活,也为自己改变未来命运。
《庭中有奇树》
Kaohsiung City, Yancheng District, Fubei Rd., No.31

曾威量
CHIANG Wei-liang
残旧大楼里,隐含着被遗忘的面容。萎靡破落中,无声的凝望是具有韧性的生活质地。破败的庭院,一株雀榕于破岩盘根蔚绿,但无人知晓烈火将袭。
《捕鳗的人》
The Catch

许哲嘉
HSU Che-chia
中国台湾、日本、韩国
Taiwan, Japan, South Korea
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来自台湾东部的阿美族人群聚在宜兰的兰阳溪出海口,捕捞当年亚洲首批出现的鳗鱼苗,临时搭建的工寮聚落就是他们的临时家园。深夜里,捕鳗人下海捕捞高价鱼苗,现实的生存挑战除了强劲东北季风与海流导致的落海危机,还有在地帮派的挑衅骚扰、身处捕鳗产业底层所承担的价格风险。
《野番茄》
Taste of Wild Tomato

廖克发
LAU Kek-huat
《恶人之煞》
The Bad Man

李永超
LEE Yong-chao
缅甸是世界上内战最久的国家,历时七十多年的战争持续至今。克钦独立军是与缅甸军政府对立最深的少数民族,过去因分离运动而长期遭到镇压。本片记录曾为克钦独立军的一名小兵,从懵懂无知的青年变成把杀戳当作儿戏般谈笑的恶人。他对着摄影机细数不为人知的过去及自己都未知的将来,也记录了当下。
《绿色牢笼》
Green Jail

黄胤毓
HUANG Yin-yu
中国台湾、法国、日本
Taiwan, Japan, France
位于冲绳边陲的西表岛,二战前曾是恶名昭彰的矿坑之岛,又称绿色牢笼。来自九州、冲绳与殖民地台湾、朝鲜等地的矿工,在这座热带岛屿度过高压管理下的艰困生活。桥间良子在十岁时便被担任召募人的养父带来这里,今已年逾90岁,在她人生晚年独居生活与独白中,看见不愿回溯的记忆和一个悲伤心灵。
展映单元
《尘默呼吸》
Silence in the Dust
李维
LI Wei
中国、法国、新加坡、美国
China, France, Singapore, America
大章年轻时到城里的石英粉厂打工,在多年的艰苦劳动后,被诊断出尘肺病末期。他回到中国西南的山区老家,长期卧病在床,倚靠年迈的父母照顾。而三个还未懂事的孩子,在游戏之余会到父亲床前,以按摩舒缓病痛,认真的脸庞上透露着无邪天真。大章的生活不会再有改变或期待,但孩子或许会问:生活是什么?
*以上信息图片编辑整理自TIDF官网、豆瓣。
完整片单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官方手册。提取码: cq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