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是用来区分厕所的,不是爱情

灏灏  16/01/2021


性别是用来区分厕所的,不是爱情

我一直认为的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它与性别概念,社会符号,刻板印象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单纯的,两个人之间的,爱。

 

铁框中的人

在面对黑暗时,不要试图和解一切矛盾,而是去对抗。

看了这么多遍《两个人》,今天第一次知道这个“铁框”有这么深的含义:只有被涂黑的人才能走出“规训”,而保持纯洁白色的人只能被“框”住,“黑”可以是保护色,可以是隐形衣,但不管怎么样,涂黑不是不纯洁了,反而是让身体里的白更安全。

所以面临黑暗时,不要试图“和解”一切矛盾,而是去“对抗”。

——@雅

 

 

情感的状态
爱是一种状态 ,它可能不清晰,可能不完整,可能不细腻,但那就是爱。

我觉得八分钟的《两个人》是一个很艺术的作品,有种准备充分设计周密没有一点瑕疵的感觉,很难得的是情感也很细腻。但我自己会更喜欢粗糙的东西,所以我还挺喜欢《远行》的风格的。

对我来说,《远行》更像是在表达了一个状态,讲的故事不那么清晰,不那么完整,不那么细腻,但我挺喜欢。

——@蔡静雯

 

 

爱只是爱
让爱只是爱,Love is Love,“两个人”,让我们看见爱。

2018.11.29,今天,北京初雪。很感谢今天能遇见《两个人》,让这个初雪的夜晚变得格外珍贵。

说说,脑海中印刻了很深的几个画面,之一便是被泼满掩盖色后的男主角走出牢笼后那轻蔑,甚至于带点疯魔感的笑。我们最初不过都是最纯粹的人,却因为世俗的成见被压制、被束缚、被逼迫,只为了让我们能变成他们眼中的正常人,和所谓大多数人一样的人。可是,如果当爱被定义为只能存在于异性间的一种形式,它真的有意义吗?只希望我们存在的这个社会,让我们可以自由的去寻找爱、感受爱;而不是教条的告诉我们该去爱谁,什么样的爱才是正确的。

对于我来说,也许我还没能真的做到,但我希望,在未来人们可以不必为了追求所谓自由变得去掩盖和隐藏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以最纯粹的姿态与这个社会相处,牢笼便失去了意义,我们也不必再想着如何逃离与冲破这个界限。

让爱只是爱,Love is Love。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超感谢“两个人”,让我们看见爱。

——@缪缪缪

 

 

笑或不笑
那是讽刺的笑,是悲哀的笑,同样也是无奈的笑,但更像一种病态的笑。

昨天看完上半场的《两个人》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小哥哥问最后出现的笑是什么意思,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那是讽刺的笑,是悲哀的笑,同样也是无奈的笑,就像导演说的一样是一种病态的笑。

在我的理解中那些围观者更像是世俗的眼光,外界的恶意,又或是舆论的压迫。他们想反抗也在挣扎但是最后也无能为力,或许选择妥协又或许变的扭曲。

小孩儿也在家长的教育或是通过自己看到的事情被污染或者选择妥协,细思极恐,原来这个作品的社会性是如此之强。

——@涯涘

 

 

 

自私的艺术
《远行》私人性太强,不传统,也不个性。

从导演昨天说的电影是导演“自私”的表达说起。我感觉电影是导演“自私”的表达是指导演可以呈现自己所喜欢的的任何艺术形式给观众,而不代表不需要跟观众交流,导演不能只拍出只有自己理解的电影。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就是要向观众传达出一种其所要表达的观念或思想,并且使观众产生共鸣。

我认为,在电影中,语言表达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向观众直接表明故事的剧情和逻辑关系,并且起到一种暗示观众追随剧情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观众对电影的理解。而对于无声电影来说,忽视语言元素可能对其他电影元素的标准要求的更加高好几个等级,它所需要的叙事手法、拍摄手法、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处理,演员的肢体语言、音乐的制作,内在逻辑的统一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在没有语言叙述的情况下,怎么体现出电影的逻辑关系内在统一,给观众明确的方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虽然《远行》追求的可能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就是让每个观众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对电影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认为,这种效果是在有很深的导演素养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首先导演先要追求有(传统的电影模式),其次才能追求无(个性的电影模式),就跟绘画一样,首先要临摹,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去创作,最后才能从写实层面升华到抽象的创作层面(毕加索)。电影的创作首先需要观众去理解,然后才能让观众去想象,既然作为电影导演,我个人觉得,所追求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自我表达,而是怎样想方设法让观众去理解去想象,而不是去猜测。

在之后还准备继续追求无声电影的制作,这就需要强烈的内在逻辑的统一,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感觉导演说起《远行》的剧本没有固定格式,我感觉电影剧本在拍摄的时候可以调整,但是剧本本身必须要细致完整,只是在拍摄过程中对于细节表达方面的一些变动,《远行》的创作给我的感觉是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但导演本身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性。

电影剪辑,还是要遵循传统的原理(可能我比较保守或者不理解《远行》的创作形式),一定要用一波三折的跌宕起伏(大剧情小剧情)分分秒秒把控住观众的眼球至电影的结束。

我很少看过无声电影,对无声电影也没有具体的把握,印象中有一部韩国电影《空房间》我好像看了三四遍,比较喜欢,希望导演以后的作品越来越好,祝福。

——@Candy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