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中国电影地域性新浪潮的崛起

林赞  14/06/2022


中国自身便是一个蕴藏着巨大素材的电影宝库。

最近有感写了一些文字,关于电影地域性问题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些零散,也与大家分享一下。

 

 

中国自身便是一个蕴藏着巨大素材的电影宝库,不论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是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电影内容及表达。电影为中国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生命力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下中国的电影导演都在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区域来展开影片的叙事,试图在特定的空间里表达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在过去的2018年一年里,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地域性电影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从年初的内蒙古电影新浪潮,到不同民族电影的出现,到如今大家在谈的“贵州电影年”。

 

 

在不同的地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电影语言和代表作品。当我们深入了解到这些青年导演及作品,他们都在关注当地的生活及现实问题。从内蒙古现象的《八月》《告别》《老兽》等佳作,到民族电影的发展《阿拉姜色》《塔洛》《清水里的刀子》《旺扎的雨靴》等作品,甚至于当下的贵州电影的蓬勃生长,从剧情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贵州度过,到纪录片《四个春天》的亲情感动,甚至在贵州拍摄的《无名之辈》的荒诞喜剧,都能够给观众以设身处地的感染力。

 

这些作品都没有一味的迎合或者追求电影市场的热点,而是将镜头都对准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或是回忆、或是人性、或是亲情,都能够在电影中找到,我们有时候会谈新导演的“第七代”问题,会谈新导演出生地、毕业院校和其影片的拍摄地点,有时候也会有失偏颇,其中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

 


从小入口切进大叙事,传递出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这是青年导演的电影叙事和态度,中国导演特定地域的个体选择,方言表述的多重隐喻和割舍不掉的家乡情怀这是其相同的部分。

不同的地方则是导演选择的类型及题材风格的区别,剧情片、纪录片还是偏文艺类型的电影,还有自身文化习俗的差异,都是经过其深思熟虑的考量的。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道理:地域性就具有民族性。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只有充分展示各地的风貌,才能体现出这个大家庭的丰富性,电影是这样,其他艺术比如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也都是这样。

 

除去前面所讲的地域性电影,也可以有江苏电影、甘肃电影、重庆电影、东北电影,还有各地影展涌现的不同地域的电影,等等。

 

江苏电影有徐州青年导演邵攀拍摄的纪录片《自行车与旧电钢》;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副教授、电影学博士杨弋枢老师的2018年新作《之子于归》;等,不论剧情片还是纪录片,都在各大影展获得过很好的成绩;

 

甘肃电影《疲城》在蒙特利尔、平遥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由青年导演李睿珺拍摄的电影《家在水草风貌的地方》《告诉他们,我乘着白鹤去了》也都是在甘肃取景拍摄;在武威拍摄的短片《载羊》也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短片;由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出品的纪录片《北纬39°》也在紧张的拍摄过程中;等等;

 

 

 

重庆可能是国内最有特色的一个城市,文艺与现实在这座城市交织。因此,很多电影都喜欢来这里取材。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先后共有200多部电影在重庆取景拍摄,它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主题,也记录了重庆城市的不断变迁。有之前的院线电影《火锅英雄》《疯狂的石头》《日照重庆》等,如今青年导演徐展雄的电影《荞麦疯长》也拍摄完毕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东北电影人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2018年十大最卖座国产片中,《唐人街探案2》的导演陈思诚是辽宁沈阳人,《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是吉林长春人文牧野;在艺术电影中,85后吉林女孩刘冬雪,拍了一部非常激烈的电影《吾神》,网友说这部电影是“当代中国乡土精神的野生历史”,这部电影也获得了今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肯定;

 

由鹤岗导演耿军执导的电影《东北虎》近日在家乡正式开机,影片由实力演员章宇和“喜剧女王”马丽首次联袂主演,同时搭配“文艺花旦”郭月和耿军导演固定班底演员,为观众描绘了一幅气韵独特的东北风情画。耿军导演曾凭借《锤子镰刀都休息》获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等等;

 

综上来看,地域性的“新浪潮”其实也是导演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认识,从小角度切入,叙述时代的大变化。从生活认知上讲,家乡是每个人对地理环境最开始认知,从地理角度讲,它又是人一开始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人生跋涉中最早的出发点。

 

家乡是孕育人的摇篮,是每个人心里的港湾。小时候我们看待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无奇,但长大之后走南闯北,体味到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之后,家乡就逐渐成为心中的一块热土,是游子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也会看到不断有新的关于家乡的作品出现,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现当代的电影导演们逐渐放弃曾经的宏大叙事,将目光自觉地投向社会现实,表现不同地域小人物的生活图景。

 

 

电影从文本创作和到声画运用都有了鲜明的地域特征,用独特的地域风情,表现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风貌,彰显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镜像。

 

 

从而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地域性的电影“新浪潮”,也看到了所有不同地域共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中国电影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