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用影像、声音和蒙太奇对一场灾难后的创伤和记忆进行重构,在意识流层面展现了人性状况的“精神流浪”。

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英语:sundance film festival),专门为独立电影人而设,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2022年圣丹斯电影节将于1月20日至30日在美国犹他州举行。作为一年之初最重要的节展,最近公布首批主要影片名单。此前入围过的华语影片也在CathayPlay展映,其中就包括古涛导演《去大海的路上》和耿军导演的另一部佳作《青年》。

《去大海的路上》
On The Way To The Sea
黑白 | 胶片 | 2010年 | 20分钟
简介:“去大海的路上”由16毫米和8毫米胶片拍摄制作而成,是一部融汇了纪录、虚构与抽象为一体的实验电影。它用影像、声音和蒙太奇对一场灾难后的创伤和记忆进行重构,在意识流层面展现了人性状况的“精神流浪”。在实验手法上,采用了暗房曝光、手工冲印及光学印制等实验手法,其影像特质在华语电影中颇为罕见。
影展及获奖信息
荣获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短片电影节(克莱蒙费昂) 实验电影单元的评委会大奖
入围2010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短纪录片单元,荣获2010年度加拿大十佳短片
入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亚洲新浪潮单元
入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入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实验电影单元
2014年在美国迈阿密美术馆作为影像艺术作品展出
加拿大邮报称“古涛的电影创作进入到艺术最纯粹的层次”该作品被加拿大魁北克电影资料馆收藏。
导演阐述
在胶片上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在暗房里和其他介质随机曝光得到的影像,那些在光学印制过程中被重构的影像,它们放大了在影像间细微存在的想象力、情感与美。记忆可以在触摸介质的过程中显影,并与那些沉睡在潜意识里的创伤产生对话。
电影创作简历
在加拿大MEL HOPPENHEIM(梅勒荷蓬海姆)电影学院学习其间,古涛致力于实验电影的研究与制作,主要专注于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作品的创作,在16毫米胶片的拍摄、暗房曝光、手工冲印及光学印制上积累了独到的经验。2007年制作的抽象实验电影作品《蝴蝶梦》入围200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新锐电影节FNC实验电影单元。毕业后获得加拿大艺术基金会及魁北克艺术基金会支持, 于2010年完成的融汇虚构、纪录、抽象的实验电影《去大海的路上》,在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短片电影节CLERMONT-FERRAND(克莱蒙费昂) 荣获实验电影单元的评委会大奖。同时该片还入围多伦多电影节,荣获2010年度加拿大十佳短片,入围了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亚洲新浪潮单元,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实验电影单元,并于2014年在美国迈阿密美术馆作为影像艺术作品展出。加拿大邮报称“古涛的电影创作进入到艺术最纯粹的层次”。该作品被加拿大魁北克电影资料馆收藏。
导演简介

古涛
导演
2006年开始在加拿大进行实验电影创作。他的实验抽象电影《蝴蝶梦》(2007)入围了很多国际影展。在《去大海的路上》(2010)这部作品中,他把个人独特的实验风格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该作品入围众多国际影展并获得多个奖项。2010年后,古涛专注于纪录片的创作。
耿军导演的另一部佳作《青年》更是不能错过

《青年》
导演:耿军
片长106分钟
入围罗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剧情简介
马被卡车拉走,有些青年还在街上。刘管国为了女人服毒自杀,临死时他说:“我还什么都没干呢!”。
汪国庆为了友谊而遍体鳞伤,死在医院。张铁英没有钱就失去了胆量,只有挣到钱才有勇气去见喜欢的姑娘。刘管国弟弟刘管富偶尔会想念死去的哥哥,而更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知道:“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影片以三个悲剧段落作为小结尾,但过程是喜剧化的。是一部充满生活质感的悲喜剧。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欲望。
中国、当下。在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鹤岗,人们因为工厂裁员和煤矿危险而奔走他乡,有更多人因为留恋家人和没有勇气去面对陌生的世界而留在那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们的生活。
豆瓣评价

导演简介

耿军
导演
耿军,1976年出生于黑龙江。
2002年开始拍摄电影,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影展。剧情长片《烧烤》入围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新电影单元及鹿特丹电影节未来电影单元。
剧情长片《青年》入围罗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4年以剧情短片《锤子镰刀都休息》获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2017年《轻松+愉快》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并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奖等四项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