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于2003年创办于中国南京,作为一个跨年度的非营利性民间独立影像活动,一直关注中国独立影像的发展进程,致力于独立影响的征集、梳理、展示、研究,以促进独立影像过作者、观众及相关研究机构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 中国独立影像的组织团队,由一批具有独立学术背景的中国电影批评家、学者、策展人、制片人构成,依托高等艺术院校为发展基地,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身结构。自2007年开始,CIFF按照真正的独立电影节模式实施评选制度,并确立了“自由精神、开放性、新样态、前瞻性” 四个维度的评选标准,以期用更开放的姿态呈现中国独立影像的多元性。 经过10年的发展,CIFF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新锐电影,发现中国新锐电影人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国际电影界了解中国电影生态,发掘真正值得重视的中国电影和电影人的最佳窗口。虽然由于资金和政治环境的局限,CIFF的发展规模受到许多制约,但这不影响它被众多知名导演和其他国际电影节伙伴誉为“中国唯一真正的电影节 ”。 CIFF提倡自由创作,探索电影作为艺术新的可能性,同时提倡电影人以电影为媒介,承担社会责任。在被电影审查严格限制,又受不断扩大的市场左右的中国电影界,CIFF所选择的电影和电影人彰显着真正的电影精神,这里是新锐导演充分展示才华的最佳舞台,从王全安(《惊蛰》、《图雅的婚事》)到刁亦男(《制服》、《白日焰火》),从王兵(《铁西区》、《三 姊妹》)到杜海滨(《1428》),从应亮(《被鸭子的男孩》、《我还有话要说》)到李睿珺(《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甚至是已经在中国取得商业上巨大成功的导演宁浩和乌尔善,都是从CIFF开始展露自己的才华,渐渐为大众所知。 CIFF设有故事片竞赛单元,纪录片竞赛单元,短片单元以及其他特别展映单元,也是中国实验电影与动画电影重要的展示窗口,除了电影的放映和竞赛,CIFF还设有学术论坛,对中国电影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CIFF致力于为与电影相关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和合作。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