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2》又开播了,孟佳爸爸这部已被404的片子你看过没?


 

纪录片里常说现实、魔幻一体两面,你看纪录片外的现实,又魔幻得无言以对。

 

去年因为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面的一位“姐姐”孟佳的父亲是《大路朝天》的记录对象孟总,又有不少人求资源观看这部已被404的纪录片。来CathayPlay就可以,还是正版的。看到这样的消息,纪录片里常说现实、魔幻一体两面,你看纪录片外的现实,又魔幻得无言以对。

 

时隔几年重看《大路朝天》,还是会被结尾笑得不行。深刻的时刻,令人难忘,但更难忘的是这几年内见证了导演微博多次创号、炸号,反反复复,到后来甚至因撑金马被网友抵制;之后偶尔能看到别的平台发布他在一席的讲话或者曾经的访谈、自述,几年前还能看导演积极转发相关政治标语,如今却查无此人。

 

话跑偏了,讲回纪录片本身,第一个画面是慢慢的升镜,常言中的“深山老林”在此时得到了修改,挖掘机在前景,绿林在后景,此后一个镜头,已是田野中的一条大路。大路两侧,白字的英文名,路中央,红字的中文片名。绿灰色,用红白俩色字体对比凸出。此后一位老妇人的苦诉,一种精准的情绪捕捉,心思全被导演抓住。有什么比看老妇人苦诉体制更难受呢?(欧婆婆屋企瓦片被砸破,让我想起导演的另外一部作品《天降》,CathayPlay也能观看)

 

在疫情期间我们见证了非常多的普通人都心甘情愿遵从国家指示,牺牲个人利益。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我相信有些人会高于一般的道德,但这不是拿来规范欧婆婆的,她面对的不是疫情,她面对的是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我们都看到电影里战狼可以为强拆动手打起来,同时作为正面歌颂的英雄形象,那为何在现实层面,一个妇人的合理要求回应起来如此困难?还好,纪录片还是给了我们回声。

 

《大路朝天》这番对欧婆婆的记录勾起我对导演那本《大路:高速中国里的工地纪事》的记忆。上学时,班上几个同学都在夸,我也找来拜读,好像是在此之后才看到的纪录片。我得坦诚地说,相对于《大路朝天》,我更爱《大路》。导演的文笔确实很好,临场感甚至比他自己持机捕捉的,更精彩。透过《大路》,我感慨纪实文学和影像的区别。在影像上,我们看到一种可见的现实,但在纪实文学,我们或许能得到更多,影像无法时时刻刻地拍到各个角度,但在文学里、心理上,我们能接受更多。一个章节可以写一个人,而影像的时长恐怕只承担一些概括性功能。影像有剪辑有舍弃,文字可以更详实。

 

想想就困难的,令人钦佩,想必像现在进行这样的记录是难上加难。真的能跟拍项目部,看到工作生态,看到一层又一层的危机。视角不存在所谓的猎奇,导演是其中的一份子,又能时刻记住自己是纪录片工作者,难得。在观看过程中,苦境和血泪并存,满篇幅,我只看到“利益”二字,一切都是失色的,因为在利益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指标在驱使,所有人的诉求、行为都能在老大哥的指标得到保证。管你是老宅、是风水宝地还是神树,大路朝天,天朝路大。在纪录片最后部分,我们看到偷工减料、不达标的实况,仅仅一条高速公路就能产生这样的问题,可想而知在其他修建中的小段高速公路,能产生多少问题?这么揣测固然不妥,但毕竟只有这一条得到了影像和文字的记录,这就是个警醒。

 

追求经济发展、拉动内需面前,绿水青山只能让路,上色变成金山银山。导演爱铺上经济建设新闻稿,让人民感到威权的在场。这样可见的大力建设,让人无话可说。从低于自身阶层的人民上进行剥削、压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全他妈是王八蛋。看到收尾部分,都在感叹,这就是导演架好的机关枪,开始了扫射。人民自由自在地抨击,仪式照样举行,黑白的领导人肖像回想历史,直至最后一个令人捧腹的大笑话。为什么看到最后一幕都大笑不已?神圣仪式的挫败,魔幻又现实,也是心思自明。

 

想到这里,在社交网络时代,纪录片工作者还是很爱藏起来,这没关系。但我想说,纵使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看不见的影像”是重要的,但“看得见的导演”也是重要的。